- 浏览 次
最近,在法律出版社的大力协助下,我中心张文显资深教授的经典著作《20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再次重印,引起学界广泛关注。《20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和《法学基本范畴研究》是由中国人著写的两部经典著作,在中国法理学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法学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开天辟地的角色。在三十多年前中国法学研究从荒芜中重建的时刻,以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和方法论观察、反思和批判西方法学发展的同时,开始尝试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基石范畴,通过一场范式革命引领着中国法学研究迅速走出幼稚。《20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自初次出版以来一直是诸多法学学子学习研究的经典著作。 多年来,本书每逢出版或重印皆很快售尽。本书再次重印,可谓学界福音,特将本书推送,使得读者能够重温本书。

目次
序言/l
绪论——西方法哲学总论/1
一、法哲学解析/l
二、西方法哲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6
三、西方法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8
四、西方法哲学的历史/l 5
上篇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主要流派
引 论/25
第一章新自然法学派/31
一、古代自然法思想传统/33
二、古典自然法/37
三、自然法学的复兴/41
四、新托马斯主义法学/45
五、世俗的新自然法学/52
第二章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65
一、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传统/68
二、纯粹法学/73
三、新分析法学/77
第三章社会法学派/90
一、社会法学派的形成和发展/92
二、社会连带法学/99
三、社会工程法学/102
四、利益法学/108
五、自由法学/llo
六、现实主义法学/11 3
七、伯克利学派/119
第四章社会哲理法学派/125
一、古典哲理法学/125
二、新康德主义法学/l 32
三、新黑格尔主义法学/145
第五章新马克思主义法学派/148
一、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本质特征/l 50
二、法在社会结构中的定位/l 52
三、法与意识形态/156
四、法的阶级性和相对自主性/161
第六章经济分析法学派/167
一、经济分析法学的产生和发展/169
二、经济分析法学的基本概念/174
三、科斯定理及其应用/177
四、波斯纳经济分析举要/l 83
五、波兰斯基经济分析案例/190
六、对经济分析法学的评价/197
第七章新自由主义法学派/202
一、自由主义传统和新自由主义的生成/202
二、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法哲学/207
三、诺锡克的自由主义法哲学/222
第八章制度法理学/240
一、制度法学的理论宗旨和目标/243
二、制度法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247
三、制度法学的本体论/256
第九章其他法学流派/268
一、存在主义法学/268
二、行为主义法学/278
三、批判法学/288
四、统一法学/295
下篇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重大理论热点
引 论/309
第十章法的模式(要素)/3ll
一、律令一技术一理想模式论/312
二、规则模式论/3l 5
三、规则一政策一原则模式论/320
第十一章法律与道德/332
一、法律与道德的关系/334
二、法与道德有无必然联系/342
三、法与道德的难题/346
四、道德的法律强制/353
第十二章法的效力/365
一、逻辑的效力观/366
二、伦理的效力观/369
三、事实的效力观/371
四、心理的效力观/374
第十三章守法与违法/377
一、公民守法的道德义务/377
二、公民反抗法律的问题/385
第十四章责任与惩罚/392
一、法律责任的本质/393
二、哈特的法律责任论/396
三、惩罚的目的、理由、对象和限度
第十五章权利和人权/412
一、法学史上的权利观念/412
二、选择论和利益论/4l 8
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422
四、人权概念和人权理论/428
第十六章自由、平等与法律/440
一、自由的概念/441
二、自由与平等的冲突/452
三、公平的机会均等论/456
四、自由与平等的相对论/458
五、法律限制自由之证成/460
第十七章表达自由/468
一、表达自由的结构和功能/468
二、明显的当前危险论/475
三、自主主体论/478
第十八章正义/482
一、正义之作用/483
二、相对正义论/484
三、形式正义论/489
四、社会正义论/497
五、资格正义论/501
六、公平与效益/508
第十九章法治/511
一、西方历史上的法治思想和理论/5l 2
二、现代法治的含义和意义/516
三、法治理论模式和法治理想/51 8
四、法治与自由裁量/527
附录一:外文参考书目/533
附录=:中文参考书目/538
附录三:西方法哲学研究论文和中文译文索引/542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在课题进行的全部过程中,本人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处理西方哲学这一法学理论资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和方法论作为评价西方法学的基本标准。在此前提下,我坚持以下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
第一,科学的态度,即尽可能地占有充分的第一手资料,实事求是地确定西方法哲学流派的“本真”意义,不随意取舍和解释资料;既不“六经注我”,也不“我注六经”,反对实用主义;不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简单地否定一切。
第二,审视、反思和批判的态度,即不盲目认同和被动接受;坚持用批判的眼光对待每一种观点,每一个法学家,每一个法哲学流派,试图通过敏锐的批判达到深刻的理解。
第三,比较的方法,即对西方法哲学流派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并注意把理论观点和理论体系的比较与对它们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影响的比较结合起来。
第四,历史的方法,即既历史地再现又历史地评价西方法哲学的理论和方法。
第五,宏观综合与微观分析结合,宏观综合研究主要针对各种法哲学思潮的历史、社会、文化和实践背景,政治立场,理论走向,一般特征等。微观分析主要针对具体范畴和观点。
第六,采用首先将西方法哲学思潮分解为流派和理论热点或基本理论,然后逐一研究的分析结构。
上一条:黄文艺教授为博士、硕士研究生讲授专题课
下一条:法治与改革国际高端论坛(2019)共话“诉讼法与司法文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