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概况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主要参与单位: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作为国家布局在东北地区唯一的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等全部13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1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4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其中文科6个,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理论、数量经济学、政治学理论、刑法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技术经济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培育)学科。在新一轮“985工程”建设项目中,建有“985工程”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基地7个,“985工程”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交叉学科平台5个。2012年8月,吉林大学“应用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成功入选首批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2000年9月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为我国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2003年,经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心设立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4年,中心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同年,中心整合法学理论、政治学理论、法律经济学、国际政治、世界经济五个学科的学术队伍和研究资源,组建了吉林大学“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项目——“法律与经济全球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2007年,中心的法学理论学科再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同年,组建了国家“985工程”建设(三期)吉林大学“当代中国法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