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和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201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2014年5月17日上午,在中心南方基地召开了司法文明协同中心学术委员会201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兼联席主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教授,联席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张保生教授,联席主任、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王树义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先生,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卞建林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院长常林教授,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文艺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柳经纬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江国华教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杜宴林教授等出席了会议。

 

 

 

中心理事长张文显教授为学术委员们颁发聘书

 

      在学术委员会聘任和选举仪式上,中心理事长张文显教授首先宣读了中心学术委员会组成名单,并向各位委员颁发聘书。学术委员会由中心11位首席科学家张文显、陈光中、张保生、王树义、姚建宗、黄文艺、卞建林、常林、柳经纬、江国华、杜宴林,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专职委员胡云腾、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孙笑侠、海南大学副校长王崇敏和韩国成均馆大学法学院院长朴光玟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本•布尔教授、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罗纳德•J.艾伦教授、瑞士洛桑大学克里斯托弗•山普教授组成。会议选举陈光中教授为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文显教授为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学术委员会主席陈光中先生在主持会议

 

      学术委员会主席陈光中教授主持了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章程》。根据《章程》规定,学术委员会由19-21位委员组成,任期4年。委员由中心主任联席会议选聘,可连聘连任。学术委员会是中心的最高学术决策机构,行使审议中心科学研究规划和年度科研计划,审议中心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计划,对协同高校互聘师资及外聘师资的学术能力进行评价等职权。

      会议听取并审议了联席主任张保生教授所作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工作总结》和《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工作计划》的报告。中心各联席主任分别报告了有关人才引进情况和其他需提交学术委员会讨论的事项。

      中心理事长张文显教授着重介绍了教育部“2011计划”评审会议的精神,解读了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的讲话内容。

      5月17日下午,中心召开了司法文明协同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201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心首席科学家张文显教授、陈光中教授、张保生教授、王树义教授、卞建林教授、柳经纬教授、常林教授、黄文艺教授、江国华教授、杜宴林教授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中心联席主任王树义教授主持。与会首席科学家首席集体学习讨论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11协同创新中心政策支持意见》、《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暂行办法》三个文件的通知,明确发展目标、把握政策举措、增强责任意识。结合2013年各团队工作执行情况,首席科学家们深入讨论了2014年工作计划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特别是人才引进、三校博士生和硕士生联合培养、国际交流、智库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中心理事长、联席主任张文显教授做了总结讲话,对中心2014年建设任务及今后发展目标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他指出,中心自获得教育部和财政部认定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着标志性成果较少、各团队发展不平衡、适应司法改革战略机遇不够、团队之间协调不够等问题。中心2014年的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一是加强中心创新人才培养;二是增强中心的智库建设意识;三是深化中心用人体制改革,探索团队内部首席科学家、责任教授、骨干成员和一般成员与管理人员的分类管理和考核办法;四是探索首席科学家和责任教授薪酬与国际接轨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五是加强中心宣传工作,树立中心良好形象;六是改革中心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增加团队预算,实行人才培养经费单列,提高人才引进和人员聘任经费的效益;七是探索智库购买成果服务。

上一条: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基地主任会议在中心南方基地举行 下一条: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签署共建“中国法律及比较司法制度研究所”合作协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