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我中心博士研究生赴京参加“法治理论”主题学术交流活动

      6月9日至13日,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吉林大学吉林大学理论研究中心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一行赴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由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兼联席主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文显教授倡导并指导,同时得到了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和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的积极支持。参加此次学术交流活动的博士研究生主要是我中心2012级、2013级法学理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以“法治”理论及其相关问题为主题,由来自国内、欧洲、美国的知名法学家就各自的议题以学术讲座和专题授课的形式进行阐述。

      6月10日上午,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明理楼,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兼联席主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文显教授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沿问题”为主题的第十期中国法学创新讲堂主讲人发表了“法治中国建设”的主题报告。在报告当中,张文显教授围绕法治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演讲。此后,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文科学部主任郑成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教授作为协同主讲对“法治中国建设”当中的前沿问题也展开了精彩地演讲,发表了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独到见解。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主持此次讲坛。

      6月11日上午,在中国政法大学综合科研楼,受张文显教授的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朱景文教授以“国际法治评估与中国法治评估指数”为主题进行了专题授课,朱景文教授运用其对目前法治中国评估指数的研究成果,结合国际法治评估的现实情况与中国法治评估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也提出了我国进一步进行法治评估研究可能涉及的具体指数以及在法治评估当中可能涉及的问题。

 

 

      6月11日下午,在中国政法大学综合科研楼,张文显教授以“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沿问题”为同学们授课。张文显教授以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历次重要会议当中涉及到的关于“法治建设”问题的内容为文本材料,分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对于法治建设认识的提升进程及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命题。张文显教授认为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领域中已经过时的许多理论命题应当停止使用,在对许多理论命题进行进一步深化、阐释、明确的同时,仍可提出符合法治建设规律的新的理论命题。

 

 

      6月12日上午,在由国家行政学院和欧盟共同举办的“2014中欧高层论坛—中欧对话:法治建设”活动开幕式上,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兼联席主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文显教授和爱尔兰公共行政学院培训、发展与咨询部主任艾丹·霍恩作了主题演讲。张文显教授在主题演讲中以“中国的法制建设和法治的发展”为题目展开,讲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包括宪法的不断修正、主要部门法律的不断健全、依法行政、司法改革等等。张文显教授认为中国人民用三十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用了两百多年的法治建设道路,并且坚信中国在未来必将建设成一个现代法治国家。

 

 

      6月12日下午、晚上以及6月13日下午,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明理楼、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明德楼聆听了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学院教授布莱恩·塔玛纳哈教授分别以“法治”、“美国法理学的发展”和“美国法学教育的危机”为主题的演讲。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明德楼举办的“美国法学教育的危机”中,张文显教授结合中国法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塔玛纳哈教授的演讲进行了精彩点评。塔玛纳哈教授在系列讲座当中还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整个学术交流活动,以“法治及其相关问题”为主题,各位教授分别阐述了各自专门的议题。张文显教授从宏观上准确把握和深入解读了法治的前沿问题和法治中国的重大理论创新问题,将法治的官方话语与法治的学术话语进行交融与互通,用学术思维去解读官方话语,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使同学们在详细了解中国法治发展的路径的同时对当下、以后需要解决的法治发展的理论难题进行了更深刻地理解,并能持续保持对新的理论问题的敏感度和准确把握能力;朱景文教授对于法治评估的国际标准与中国标准进行了分析,以全球视野分析中国法治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和国际认识度,使同学们加深了对“法治中国”的国际维度的理解;塔玛纳哈教授对法治的理解是普遍性的,他提出了不以“民主”和“人权”作为法治的内涵和内在标准,而强调法治的核心是官员和公民遵法、守法,提出了“法治应基于社会对法律的信仰和文化认同”的观点。本次参与 “法治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论学术活动的同学聆听了来自国内、欧洲、美国的知名法学家的讲座和授课,接触到了来自国内外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扩展了学术视野、有助于把握更多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提升学术思维能力。此次交流周活动是一场丰富而精彩的学术盛宴,同时也是一次成功而又赋有积极意义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中心也计划在将来持续推动相关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多样态的学习活动。

上一条:第十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 暨第二届“司法文明博士生、博士后论坛” 会议简报 下一条: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先生到协同高校吉林大学授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