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国家“2011计划”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说明

      为进一步实施国家“2011计划”,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不拘一格选拔拔尖创新型人才,在2014年探索经验和学校规定的基础上,2015年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继续实行“申请+考核”的博士研究生招录方式。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包括司法哲学、司法文明理论、司法文明史、证据法哲学、中国司法制度、比较司法学、司法职业与司法方法等。

      “申请+审核”录取方式(以下称“申请审核制”),是按照学校规定的录取条件,由考生随时提出书面申请并递交证明材料,经中心进行资格审核和综合面试,直接决定录取的选拔方式。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学校组织的博士招生入学考试。

      一、选拔原则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选拔原则,德、智、体、美全面衡量,以考生已获得的学术成果和创新精神、科研能力、专业潜质、综合素质等为选拔依据,重点选拔具有创新能力和学术专长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申请审核制”的工作原则和实施办法,监督选拔过程,审核录取结果,解决考生在报名、审核、录取过程中的申诉。

      2、中心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 “申请审核制”的选拔方案和实施细则,组建“资格审核小组”和“综合审核专家组”,组织考生报名和审核,落实“申请审核制”录取的相关工作。

      三、导师范围

      2015年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导师组成员包括:张文显教授、陈光中教授、张保生教授、郑成良教授、姚建宗教授、孙笑侠教授、汪习根教授、黄文艺教授、张中秋教授、王树义教授、卞建林教授、陈景良教授、杜宴林教授、蔡立东教授、闵春雷教授、李拥军教授、钱大军教授、Rrof.T·Murphy(只能与国内导师合作招生,考生只能填报国内导师)、Rrof. C·Rodgers(只能与国内导师合作招生,考生只能填报国内导师)

      四、考生报名条件

      1、基本要求

      1)符合《吉林大学年度博士生招生说明》中所要求的博士生报考条件,学生入学时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2)毕业于国内“985高校”、“211高校”、五所专业政法大学,或者在经教育部认证的境外高校(科研院所)获得学位并有研究成果者。学术能力或者学术成果突出者,不受此限。

      2、外语水平符合以下任意一项

      1)国家六级英语考试成绩达到425分或国家四级英语考试成绩达到550分;

      2)新托福(TOEFL)考试成绩达到90分;

      3)雅思(IELTS)考试成绩达到6分;

      4)新GRE成绩达到260分;

      5)在英语、日语、俄语国家或地区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做到熟练运用,并能提供相关证明。

      五、报名和选拔程序

      1、报名

      1) “申请考核制”的博士考生可随时向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提出申请,但同时须按规定时间(本年度为2014年12月10日至12月30日期间)内登陆吉林大学招生网进行网上报名(网址http://zsb.jlu.edu.cn)。

      2)考生按网上报名要求填报相关信息之后,下载打印“报名信息表”。

      3)考生在网报前应认真阅读吉林大学2015年博士生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及本说明等相关文件,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4)符合条件的考生须征得所报考导师的初步同意后一周之内将以下申请材料特快专递(仅限EMS)至司法文明协创中心研究生办公室,同时发送对应材料的电子版。     

      邮寄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办公室(匡亚明楼529房间)

      联系人:钟鸣老师

      联系电话:0431-85166329

      E-mail:cicjc@qq.com

      2、提交材料

      凡申请参加 “申请审核制”的考生须提交如下申请材料的纸质版及电子版(从学校招生网站下载打印)。材料必须真实可靠的,如有伪造,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录取资格。

      1)《吉林大学“申请审核制”博士生申请表》;

      2)《报考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3)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的研究计划,要求3000字左右;

      4)两名所申请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出具的推荐信;

      5)申请人二代身份证复印件;

      6)学位、学历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学生证复印件),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证书;

      7)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单(须加盖研究生院或人事部门公章);

      8)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9)获奖证书、发表论文、获得授权专利及其它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

      10)外语水平能力证书复印件。

      格式要求:

      1)纸质材料要求A4纸规格按顺序排列。

      2)电子材料要求扫描成PDF格式,按顺序编码存于文件夹压缩为一个附件发送至中心邮箱。电子材料文件夹名称及发送邮件标题的格式均为“网上报名编号+姓名+报考导师+硕士毕业院校”。

      3、资格审核

      中心成立有五名以上相关专家组成的“资格审核小组”,“资格审核小组”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参与各类研究实践情况、硕士论文、发表文章以及获奖等方面,给出百分制成绩,成绩在60分以上的可以获得审核资格。对按成绩择优确定的入围考生名单,报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核准。

      入围考生名单被核准后,随时并同时在“吉林大学招生网”(http://zsb.jlu.edu.cn/)、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网站(http://www.cicjc.com.cn)和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网站(http://legaltheory.jlu.edu.cn/)对外公示,公示期为十个工作日。

      4、综合审核

      中心组成由五名以上博士生导师参加的“综合审核专家组”。“综合审核专家组”对通过审核的考生进行综合审核,考核方式以面试为主,每位学生的面试时间不少于30分钟。考核要求按百分制计算,根据成绩确定拟录取名单。

      5、拟录取审核

      在综合考核结束后,拟录取考生名单将提交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核。获得核准后,“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将在“吉林大学招生网”(http://zsb.jlu.edu.cn/)、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网站(http://www.cicjc.com.cn)和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网站(http://legaltheory.jlu.edu.cn/)对外公示,公示期为十个工作日。

      六、培养方式

      考生被录取后必须全脱产学习,为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学生档案转入学校。原培养方式为定向的学生,必须在选拔时出具原定向委培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该生全脱产攻读博士的公函。

      七、其他

      1、2015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名额为15个,与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名额统筹使用。

      2、“申请审核制”选拔方式只招收普通考生,各类专项计划不以该方式进行招考。

      3、被录取考生适用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培养计划和《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学生优秀成果奖励办法》,享受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法学院、学校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性待遇。

      4、“申请考核制”考生可全年随时向“国家2011计划”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提交申请,2015年度第一次考核计划于春节前后举行,相关规定及通知请各位考生随时关注吉林大学研究生院(http://gim.jlu.edu.cn/yjsy)、招生网(http://zsb.jlu.edu.cn/)及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http://www.cicjc.com.cn)、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http://legaltheory.jlu.edu.cn/)网站通知。

      5. 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电话:0431-85166371

 

 

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             

国家“2011计划”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2014年12月2日               

上一条: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吉林大学理论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参加“沪杭学术之旅”活动 下一条:武汉大学辩论队荣获第三届全国模拟环境法庭大赛冠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