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建设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联席主任张文显教授、王树义教授出席“生态环境法治保障”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中央部门座谈会

 

      2014年9月12日,由环境保护部、中国法学会共同举办的“生态环境法治保障”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中央部门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主持,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出席会议并讲话,环境保护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潘岳作总结发言,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参加会议,来自中央立法、执法、司法部门以及相关重要研究机构的近40名领导、专家参加了座谈。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联席主任王树义教授和环境司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团队蔡守秋教授受邀参加了启动仪式和座谈会。

      王乐泉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的总体部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环境需求,切实发挥法治对于环境治理的保障功能,环境保护部、中国法学会决定以“生态环境法治保障”为主题举办系列活动。王乐泉强调,要突出法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法治意识,尤其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各方主体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形成环境法治建设的强大合力,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要加强研究环境法治建设的深层次问题,促进环境法学研究与环境法治实践的结合。通过法学法律界的共同努力,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的提升、生态环境法治事业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在座谈会上,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联席主任、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王树义教授介绍了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近期开展的相关工作,并表示将积极配合系列活动的开展。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蔡守秋教授分析论述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他认为,《环境保护法》应提升为国家基本法律,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还存在一定缺憾,如对环境资源的定性和对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没有充分体现环境保护的特殊性。

      潘岳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座谈会为各部门加强沟通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各部门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生态环境法治的保障工作,为环境保护工作引入了新的视角,带来了新的启发。环境保护部除了跟有关部门共同进行法律建设以外,下一步的法律研究将围绕能源革命和生态环境安全、国家环境资产核算、倡导绿色消费观等几个主题展开。

上一条: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在京召开 下一条: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支持“生态环境法治保障”系列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