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人民论坛网:“四个全面”:政府公关行为的转折点

      “四个全面”不仅是一个新词汇、一个新战略,还是一个新的政府公关行为,是政府在面对新的问题与挑战时所进行的形象塑造行为。

      政府形象塑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同时也具有非功利性的特征。一个政策的出台、一次会议的召开、一个成功的出访,都有可能成为政府形象发生改变的重要标志。“四个全面”的提出,意味着我党已经开始意识到一个新的战略提法对于政府形象的塑造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标志着我国政府开始运用政治智慧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舆论环境。

      从发展角度来看,政府公关行为最主要的任务是面向民众公开地塑造良好的形象,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政府形象的创设、政府形象的巩固、政府形象的升华。这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运作、相互地作用,共同构成了一国政府塑造形象的全过程。“四个全面”的提出则处于政府公关行为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习近平总书记上台到党十八大的召开,这一阶段的政府主要是给民众创设一个“从无到有”的廉洁、有为、有活力的政府形象。同时将阻碍党和政府良好形象塑造的行为,如贪污腐败、徇私枉法、司法不公等问题进行矫正;第二阶段是从党的十八大召开到现在,这个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将新一届政府树立起来的形象进一步地巩固和完善。一方面将一个高效、廉洁、有为的政府形象通过一系列讲话、会议、出访等活动进一步地深化;另一方面,将丑恶、贪婪、官僚作风等负面问题进行批评和指正。这一阶段尤为重要,它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在整个政府公关行为中处于转折的位置,关系到公关成果的维持,也为公关活动第三阶段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目前,我国发展面临着千头万绪的问题,其中干部官员队伍中,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仍然突出,反腐败斗争形式依然严峻。一方面要用发展的思路来解决发展的问题,这是一个硬性的药方;另一方面要用化解的思维来应对这些已存在的问题,这是一个软性的心灵抚慰剂。可以说,在现阶段,政府形象的良好塑造和民众对政府形象的认同是关系到政府后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举措。

      透过“四个全面”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其中每一个要素都源于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为人民服务”,这恰恰反映出公关活动最为重要的理念——“公众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的是民众的生活问题,“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奋斗目标的提出就等于告知民众一个“五位一体”的政治格局,从而描绘出民众未来生活的富足和宽裕;“全面深化改革”充当着一种“发展引擎”的作用,民众生活如何提高,各部分发展如何协调,这都依赖于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程度和改革所带来的成果,它深切地关系到民众未来的生活水平会呈现什么样的状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工具理性层面的问题,如果在提高民众生活方面发生了问题,该如何解决、民众权益如何维护等层面的问题,它是政府公关行为得以顺开展的保障形态;“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治”的是党的行为,还包括党员的“心”,从而能够使共产党员时刻保持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可见,这四个方面固然是社会发展的宏观战略,更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政治智慧,是高瞻远瞩的公关行为,让民众不仅关注社会发展的大格局,还专注于自身命运发展的“小确信”。实实在在的“到手面包”必然会在百姓之中营造出一个开明、智慧、廉洁、有为的政府形象。

      当然,“四个全面”接下来的进一步运行则关系到政府公关活动成败的重要标尺。政府形象光树立起来、巩固完善并不一定意味着政府公关活动的成功,“四个全面”如何切实地解决好民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个全面”之间的各要素如何寻求一个平衡,“四个全面”如何能能成为民众信任、尊重政府的转折点,这就要求政府不能倦怠和松懈,政府要在公关活动的第三阶段,释放更大的政治诚意,发挥更多的政治智慧,让已经创设和巩固的政府形象得以进一步升华和提升。毋庸置疑,对“四个全面”高效、有力的执行能力,有利于促进良好政府形象进一步地深入到百姓内心之中,这是下一阶段政府公关行为努力的方向。

 

 

稿件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谭 峰 

原发布时间:2015年2月26日

网站:http://www.rmlt.com.cn/2015/0226/373937.shtml 

上一条:龙宗智:念斌被再度确定为犯罪嫌疑人问题法理研判 下一条:周详:媒介对大众死刑观的塑造——中国废除死刑的路径分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