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任新华:公民该如何敬畏宪法

      今年12月4日,是首个国家宪法日,各地举办多种活动宣讲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但很多人对宪法的理解仍然是抽象的,宪法就好比中国人民银行,刑法、民法等各类基本法律法规相当于四大银行和各类地方银行,如果说人行是银行的银行,那么宪法就是法律的法律。对于一个致力于通过依法治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来说,宪法承载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梦想和人民的幸福。设立国家宪法日,本身就是对宪法的一种尊崇与弘扬,甚至可以说是宪法实施的一种体现。作为一个公民,如何在国家宪法日的引领下更好地敬畏宪法,是国家宪法日设立的意义所在,也是全社会都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注法律就是关注宪法

      宪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决定了体现宪法精神的各类基本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说,关注各类基本法律法规就是关注宪法。此外,由于时空、实际条件、立法质量等限制,各类基本法对宪法的体现必然存在不全面、不彻底、不能很好地规范社会生产生活等问题,这就要求各类基本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和不合时宜的方面要及时修改,以便更好地体现宪法精神,服务人民。作为普通公民,要关注法律,关注法律规范社会生活的有效性,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通过合理方式、合理渠道向人大等立法机构反映,以便尽早通过法律程序完成对存在问题法律发条的修改。各类法律只有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不断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宪法精神。所以,关注法律,关注法律的局限性进而修改完善,就是对宪法的关注。

     尊重法律就是尊重宪法

      像人民银行和各类银行的关系一样,宪法与老百姓是有距离的,人们更多的关注的是刑法、民法等各类基本法律法规,但是这种种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无不体现的是宪法的意志和精神,甚至可以说是宪法的具体化、可操作化、规范化,所以说尊重各类基本法律法规就是尊重宪法。尊重法律法规就是要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制方式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凡事以法律为第一准绳,主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生活。而不是遇事找关系、走后门或者采取极端手段,即使违反了法律仍然通过人情面子规避惩罚,都是违法行为,这不仅不是对法律的尊重,反倒是对法律尊严和权威的伤害,尊重宪法更是空谈。

     维护法律就是维护宪法

      各类法律体系和宪法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统一在宪法的框架内发挥作用,规范社会生产生活,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都是违反宪法的,所以要站在维护宪法的高度维护基本法律法规。我们自己遵照法律办事是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反对他人违反法律就是对法律尊严和权威的维护,每个人不仅自己有责任和义务遵守法律,而且有权利和义务监督他人依法办事。只有大家都遵守法律了,遵守法律才有意义、才会得利,法律也才会有力量、起到应有的作用。不管是在生产还是生活中,周围的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难免有人违反法律,可能行为后果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没给自己造成直接伤害,但破坏的是法律尊严和权威,必将给自己今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的效果造成影响。可能违法是个人之间的事,但法律尊严和权威关系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勇敢地站出来维护法律不被藐视、违反,进而维护宪法。宪法日也就是各类基本法律法规日,遵守各类基本法律法规,维护基本法律法规,关注基本法律法规,就是对宪法日最好的纪念,也是对宪法最好的遵守和宪法精神最好的弘扬,更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最坚定的践行和支持。

 

 

稿件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任新华 

原发布时间:2014年12月5日

网址:http://www.rmlt.com.cn/2014/1205/355092.shtml

上一条:雷小云:法治中国,司法机关要增强“三个公信力” 下一条:朱新力:习近平法治思维新突破与新特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