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高成义:强化六大基本观点助力中国梦

      核心提示: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推进波澜壮阔、目标宏伟的中国梦实践进程,离不开科学正确的基本理论观点作支撑。群众的观点、实践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民主的观点是我们党的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强化这六大基本观点特别重要。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推进波澜壮阔、目标宏伟的中国梦实践进程,离不开科学正确的基本理论观点作支撑。群众的观点、实践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民主的观点是我们党的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强化这六大基本观点特别重要。

      群众的观点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是我们党制定一切方针、路线、政策根本出发点;是中国梦核心的根本的理论观点。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毛泽东围绕群众观点曾经提出了很多富有创造性和根本指导意义的经典论断。针对重要性,毛泽东指出:“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1]深刻阐明了群众观点极端重要性。针对人民作用,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还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人民群众重要地位和作用。关于克服困难,毛泽东指出:“不依靠群众,不发动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克服困难。”[4]还指出:“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5]毛泽东同志、习近平同志关于群众观点经典论断,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导我们党正确处理干群、党群关系的基本观点。群众观点强弱是决定干部参与中国梦伟大社会实践活动态度是否端正,处于根本地位的理论观点。新时期,部分党员干部存在“四风”问题,本质就是群众观点淡化。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梦实践进程,只有坚持以群众的观点为指导,才能始终明确前进方向,搞清力量来源,端正实践态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 ,是党的理论体系基本观点;是实现中国梦必须重视和遵循的基本理论原则。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梦实践进程,需要联系实际,认真领会毛泽东围绕实践的观点曾经发表的一些论述。关于实践地位,毛泽东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6]关于认识和实践关系,毛泽东说:“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社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7]还指出:“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8]特别强调:“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9]深刻阐明了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关于实践与真理关系,毛泽东指出:“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10] 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实践地位,及实践与认识、实践与真理的关系。实践的观点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理论体系一条主线;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实际问题与真理关系理论依据;是深刻认识中国梦实践规律的根本理论支柱;是科学推动中国梦必须遵循的基本理论原则。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了,不少群众却不满意,本质是部分领导干部对实践观点理解,以及实践与认识、实践与真理关系,没把握好;在实践中表现为实践态度、实践原则有偏差。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梦实践进程,只有坚持以实践的观点为指导,才能培育优良作风,把准着力重点,克服各种认识偏差和不良倾向。

      矛盾的观点是党的理论体系基本观点;是科学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钥匙;是深刻认识中国梦规律的基本理论观点。

      毛泽东围绕矛盾的观点发表许多重要论断,永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重温毛泽东关于矛盾的观点一些重要论断,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坚定信念,正确处理实践中具体问题,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关于矛盾普遍性,毛泽东指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11]认清矛盾的普遍性,有利于克服悲观失望情绪,坚定前进信心。关于矛盾作用,毛泽东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12]深刻理解矛盾的作用,有利于认清事物本质、发展规律,找到正确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关于主要矛盾,毛泽东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13]认清主要矛盾地位作用,有利于把握解决问题关键,为人们正确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矛盾的观点在党的理论体系中地位特别重要;是推动实现中国梦需经常保持重视的基本理论观点。新时期,部分干部工作不得力,与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存在差距,本质是忽视学习研究,特别是忽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研究,不善于抓主要矛盾,思想水平和实际能力与客观需要有差距。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梦实践进程,只有坚持以矛盾的观点为指导,才能保持清醒头脑,分清主次,抓住要点,把握各项工作主动权。

      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是引导各级干部提高认识,统筹兼顾,确保中国梦综合协调发展根本思想观点。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毛泽东特别重视运用联系的观点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许多重要论断闪烁的智慧光芒,对于新时期正确认识、解决中国梦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关于党的态度,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14]一语中的,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关于党的基本态度的根本性观点。针对党群关系,毛泽东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15]这是以联系的观点为指导,我们党科学处理党群关系的经典论断;永不过时。针对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毛泽东指出:“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 [16]这些论断,闪烁着公平正义光辉。对我国革命和建设影响十分深远。联系的观点是新时期我们党立足中国国情,放眼世界,着眼长远,正确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石;是确保中国梦沿着健康、协调、可持续方向发展的基本理论支柱之一。新时期,有些干部分析处理问题,不善于举一反三,能力水平提高较慢,效率比较低,本质是对于联系的观点,理解不深刻,运用不熟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梦实践进程,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时刻考验着干部认识处理问题能力和水平。只有坚持以联系的观点为指导,才能把握全局,确保中国梦综合协调发展。

      发展的观点是党的理论体系的重要观点;是启发思想、破解难题的钥匙,对于确保中国梦具有光明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发展问题。根据国情,联系实际,作出许多重要论断,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关于中心工作,1953年2月20日,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从接管国民党政权的第一天起,就把眼睛盯住生产建设,不遗余力地抓好这一个中心工作。”[17]深刻表明毛泽东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并在党内最早提出“一个中心”。关于经济法则,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法则是发展生产,保障需要,这是主要的、基本的,是起领导作用的经济法则。”[18]表明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法则,早就有清晰认识。关于文化发展,毛泽东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19]深刻表明毛泽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文化强国充满高度期待和必胜信念。关于农村发展,毛泽东指出:“在农村中压倒一切的工作是农业生产工作,其他工作都是围绕农业生产工作而为它服务的。任何妨碍农业生产的所谓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必须避免。”[20]表明农业生产工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于发展经验,毛泽东指出:“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21]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智慧、责任和战略眼光。既是指导中国梦健康发展战略方针;也是启发人们坚定信念为中国梦而奋斗的重要思想观点。新时期,少数党员干部在实践中,遇到较为复杂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就时常变得信心不足,滋生悲观为难情绪,本质是对发展的观点,理解不深刻,运用不灵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梦实践进程,只有深刻理解并坚持以发展的观点为指导,才能始终保持必胜信念,不为困难所吓倒;才能戒骄戒躁,始终保持健康积极心态;才能在各种复杂问题、矛盾面前,找到解决办法和措施。

      民主的观点是党的理论体系基本观点;是统一人民意志,振作人民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重要理论依据和有力思想武器。

      毛泽东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他的许多重要论述,奠定了我们党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关于必要性,毛泽东提出:“没有民主,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因为大家意见分歧,没有统一的认识,集中制就建立不起来。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22]这个重要论断,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深刻阐明了实行民主的必要性。针对西方民主,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采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国会制度,学西方的‘议会民主’、‘新闻自由’、‘言论自由’那一套。这是缺乏马克思主义观点,缺乏阶级观点,是错误的。”[23]这个论断,立足国情,高瞻远瞩,清晰指明了对待西方民主的根本原则,是立党立国之本;无比深刻,毫不过时。针对注意事项,毛泽东强调:“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24]极富远见卓识地给违背民主观点的严重倾向,敲了警钟。关于重要意义,毛泽东强调:“一定要有民主,没有无产阶级的民主就不会有无产阶级的集中,没有无产阶级的集中就不会建成社会主义。”[25] 这些光辉论断,给人启迪,令人震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影响深远。民主的观点,始终是我们党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有力思想武器。较长时间以来,少数干部官僚主义严重,一些地方干群矛盾比较突出,少数人对西方民主抱有幻想,本质是对民主的观点,认识有偏差;对如何立足国情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态度有偏差。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梦实践进程,只有坚持以科学正确的民主观点为指导,才能激发中国力量,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持党的生命力。

      观点决定态度。人的思想观点无不影响和决定着社会实践的态度。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梦实践进程面临一些阻力,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党员干部信奉的思想观点,偏离或违背了以上六大基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讲话中深刻指出:“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指示要求,关键就要在党员干部中不断强化群众的观点、实践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民主的观点。这六个观点是指导各级干部形成正确中国梦实践态度基本理论观点。

【注释】:

[1] 毛泽东:《切实执行十大政策》(1943年10月14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1页。

[2]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3]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1941年3、4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页。

[4]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3页。

[5]毛泽东:《抗战十五个月的总结》(1938年10月12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81页。

[6]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2页。

[7]《毛泽东年谱(1938-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中卷,第7页。

[8]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4页。

[9]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8页。

[10]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11]毛泽东:《矛盾论》(1937年8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8页)。

[12]毛泽东:《矛盾论》(1937年8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1页。

[13]毛泽东:《矛盾论》(1937年8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0页。

[14]毛泽东:《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人民群众》(1968年),《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81页。

[15]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94页。

[16]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17]《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二卷,第35页。

[18]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53年7月29日),《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9页。

[19]毛泽东:《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5页。

[20]毛泽东:《对〈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五助合作决议〉的批语和修改》(1953年3月24日),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摘》第41册,第151-152页。

[21]毛泽东:《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56年4月29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4页。

[22]《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五卷,第77页。

[23]《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三卷,第34页。

[24]《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三卷,第34页。

[25]《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五卷,第81页。

 

 

稿件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高成义 

原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0日

网址:http://www.rmlt.com.cn/2014/1209/356646.shtml

上一条:詹复亮:完善治理贿赂犯罪法治体系 下一条:布和: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营造依法治国社会氛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