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九月初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强调,要努力做良好从政环境的营造者,推动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淳的政治生态。领导干部应当先之劳之、以身作则,成为营造从政环境新常态的努力担当者。
强化政治担当。这是检验和衡量干部政治品格、操守的标尺,最为重要和关键。要增强政治定力。所谓政治定力,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敢于担当的政治定力之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挑战多、干扰多、考验多,信仰不坚定,精神“缺钙”、骨头不硬,就容易在风浪面前东摇西摆。古人云,“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领导干部一旦患上“软骨病”,政治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这就需要在政治上有定力、有坚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生必修课,炼就思想上的金钟罩、铁布衫。有政治定力才会有政治勇气,才敢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要强化政治自信。政治自信是政治定力的基础,充满自信才能增强定力,自信是思想灵魂,是价值核心,是行为标准。政治定力主要来自对理想信念的自信,来自对事业追求的自信,来自对战略目标的自信。自信体现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信也体现在对于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自信。对改革的自信,坚信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下中国存在的诸多重大问题;对民族复兴的自信,坚信民族复兴的目标从来没有如此之近;对转型升级的自信,坚信唯有此路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中国质量”;对反腐斗争的自信,坚信我们党完全有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腐败风气;对道德文明建设的自信,坚信泱泱文明大国从来不会缺失文化自信的力量。要提升政治素养。所谓政治素养,是思想境界、理论水平、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理想信念、人生追求、道德修养、作风养成的集中体现,是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核心、党性作风的灵魂、道德、品格的根基。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从根本上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高,决定着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地位的巩固。政治素养不过关、不合格,就会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中失去正确的立场,就会迷失方向,就难以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就不可能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
强化德行担当。“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德性是干部的一项基本修养。要明德。德才教育,德为首;德才兼备,德为先;选拔干部,德是首位。一名好干部,首先要品德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天下情怀,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民本追求,时刻挂念群众安危冷暖,以百姓之心为心,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不图升官不求发财,“是以唯仁者宜在高位”。要修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要修好为党为民的政德,让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深刻;修好务实创新的职德,让尽职尽责的担当成为干部矢志不渝的追求;修好为人处事的人德,让干部堂堂正正的待人接物;修好清正廉洁的廉德,实现干部干净做事;修好以身作则的公德,提高党员干部的公德心;修好家庭和睦的美德,让干部的家庭成为事业上的强大助力。要践德。“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践德,简单地讲就是在生活、工作中,党员干部要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德”的标准,遵守“德”的法则,对待工作热忱,对待名利淡薄,对待同事真诚,对待父母孝顺,对待邻里和睦,在遇到损害群众利益的时候能挺身而出。践德不能花拳绣腿,看起来高风亮节、刚正不阿,但一遇诱惑就投降,一遇考验就倒下。雷锋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的坚持不懈;焦裕禄之所以令人难忘,就在于他对德的坚守,践德是一项长期工程,是领导干部一辈子要做的事。
强化为民担当。要常立民心。民心不可违,民心不可欺。一个政权或政党,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民心向背。“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牢固的“民心观”,有一颗“敬民之心”,做以群众之心为心的“圣人”,而不是居高临下、坐待群众感恩的“公卿”。要敬重群众、敬畏群众,夙夜在公,兢兢业业,对待群众问题不疏忽、不偷懒、不冷漠。要常听民声。民声就是老百姓的声音,是他们的心理感受,是他们的价值评判,是他们的所思所盼,是他们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解民意,系民情,就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家小院,深入困难户家中,听民声,解民意,用真诚打开老百姓的话匣子,准确把握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要常惠民生。焦裕禄、杨善洲等许许多多优秀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多到乡镇、村、社区、企业,走一走、看一看,沾泥土、接地气,真正了解群众的疾苦,真心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认真对待群众的合理诉求,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哗众取宠,以寝食难安的态度解决好群众“衣食住行业教保医”遇到的难题,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强化责任担当。要树担责之志。就是要有勇于担当的胆识和气魄,时刻用敢于担当的尺子衡量自己的行为,始终保持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不断开阔视野,增长才智,提升担当的本领。要有“本领恐慌”意识,强化学习,努力钻深一些、用好一些。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破解难题,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长才干。要聚担责之力。要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相信群众、团结群众、发动群众,既要善于把群众的意愿呼声和鲜活经验变为决策依据和工作方法,又要善于把决策部署变为群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形成推进工作落实的强大合力。要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以身作则信仰法治、亲身示范坚守法治,确保推动发展的每项工作,都依法依规、合法合规,经得起社会的监督,能得到群众的认可。要提升改革创新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导向、需求导向,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精神破解难题、攻克难关,先人一步。要谋担责之为。担当精神的首要是忠诚履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任其职就要尽其责。“文革”结束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再度复出工作的邓小平表示:“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不能够知责思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愧对了党和人民的信任。领导干部必须强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敬畏责任,忠诚履职,踏踏实实做实事,兢兢业业干工作。
强化廉政担当。一方面,要善律己。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领导干部一定时时慎独、慎微,事事戒惧、戒躁。慎终追远,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有苟且心理,如临如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洁身自好,存正祛邪,“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另一方面,要善律人。但立直标,终无曲影,领导干部一定要坐得端、站得直、行得正。说到做到,知行合一,行正方能致远。要定清廉以正己,领导以身示范,一身正气,身边人就不会有机可乘,就不能狐假虎威。定家规以正亲,做到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定规矩以正友,要有坚守的原则和底线,分清私人感情与公权使用。
稿件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 王超
原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0日
网址:http://www.rmlt.com.cn/2014/1110/3416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