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次
【中文摘要】2019年11月16日上午,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与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九届两岸民商法前沿论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如心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民法典编纂的最后冲刺与定型”。民法典编纂是国家法治建设的一座里程碑,按照立法工作方案,民法典草案预备在2020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请审议,民法典时代呼之欲出。在这样一个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关键性时刻,如何在冲刺阶段落实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并确保民法典的编纂如期完成,是理论学界和实务部门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全文】
作为一名商法学者,赵旭东教授表达他对民法典编纂的五点期待:
第一个期待,是要抓住和充分利用民法典编纂的最后冲刺的机会。
民法典编纂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是我们为之奋斗七十年的立法壮举,它就要完成了。人说“十年磨一剑”,我们为这一剑磨了七十年。
要实现民法典的各种立法目标,要追求民法制度的体系化、系统化、完备化、科学化的理想和梦想,只有一步之遥。机会难得,机不可失,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应当抓住这一宝贵的机会去解决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去尽可能消除我们既往立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去实现法典化的最高目标。体育比赛的最后阶段,有可能是最快的速度,可能是最出色的发挥,但也可能进入垃圾时间。
我期望,民法典的最后冲刺成为最精彩的收官,尽可能追求立法的高效率和高质量,不要虎头蛇尾,不要使其成为无所作为,不要留下立法的遗憾或者尽可能第少一些遗憾。
第二个期待,是在民法典的最后冲刺阶段能够对民事立法的一些重大的、疑难的问题做出最终的立法决策。
民法典立法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制度设计和选择,也有许多的立法建议和主张,其中有些也有相当大的分歧和争议。比如人格权的立法问题、家庭财产权关系的界定问题等。
面对问题,法典化的立法需要有担当意识,需要有立法决断的魄力。对于争议的问题不应该回避,也不应该躲闪,而是要勇于面对,不能因为争议而搁置和放弃,而应集思广益,求同存异,做出最后的立法决断和选择。现在如果不做决断,错过了机会,也许要过很多年才会再有机会。
第三个期待,期待民法典编纂在最后冲刺阶段,能够解决和规定民法制度当中更多的问题,或者对更多、更广泛的问题做出更为细致的规定。
长期以来,民事实践积累了许多问题,因各种原因其他立法一直未能解决。比如合同法中的合同审批与合同效力问题、一物两卖行为的效力与履行问题等。而且常常出现不同的立法之间相互依赖和等待,制定合同法时,依赖或等待物权法的立法,制定物权法时,又依赖或等待合同法来来解决,制定侵权责任法时,又依赖和等待民法总则来规定。
的确,分别立法都有其立法的局限性,都会需要相互的协调和配合。毫无疑问,民法典的编纂是协调立法、解决各种问题的难得时机,等来等去,最好的等待就是民法典的制定,而民法典等无可等,已经不应再依赖或等待别的立法。为了确保立法能顺利通过,以前的立法在最后阶段往往是可定可不定的就尽量不定了,可动可不动的就尽量不动了。
这次在民法典的最后阶段,应尽可能对更多的问题做出规定,可规定可不规定的应尽可能做出规定。
第四个期待,期待民法典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能够在体系化、完备化、尤其是科学化方面做最后的努力,消除民事立法存在的瑕疵和冲突,特别是要处理好民法总则和各个分编、包括各个分编之间的关系。
民法总则虽然刚颁布不久,但在分编立法过程中,也会发现存在需要修正的具体条款,特别是需要与分编内容协调的规定。法典化的重要目标就是立法的体系化和科学化,最后冲刺恰是实现这一目标重要阶段。
民法典是中国民商立法的伟大运动,它的第一阶段即将结束,但还有第二阶段,上半场结束了,还有下半场。不仅民事立法本身还将不断发展完善,更重要的是商事立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为突出。民法典编纂本身就是为了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而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的还有商法,而且商法与市场经济联系更为直接和密切。
我们需要民法典,同时也需要一部统领性、总则性的商事立法,近年来对《商法通则》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也达成相当的共识。《商法通则》的制定也是民心所向、法治所需、大势所趋。
民法典的编纂将民法学者和商法学者凝聚在一起,民法典立法中,民法学者全力投入,商法学者也积极参与,未来的商事立法,虽然主要是商法学者的使命,但同时也应当成为民法学者的任务,因为我们的基本立法体例是民商合一。
因此,在民法典立法的最后阶段,一方面我们要全力以赴进行冲刺,另一方面,也应开始思考和研究未来的商事立法,并为此做好必要的准备,尽早开启商事立法新的立法进程。
【作者简介】
赵旭东,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原发布时间:2019/11/28 16:51:13
稿件来源:第九届两岸民商法前沿论坛
网址: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FullText.aspx?ArticleId=110333&li...
上一条:刘松山:失信惩戒立法的三大问题
下一条:贺 欣:司法为何淡化家庭暴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