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齐精智:股权转让约定公司债务由原股东负担的财税法律风险

【中文关键字】公司债务;股权转让;法律风险

【全文】 

股权转让合同约定公司债务由原股东负担,即收购方要求转让方承担转让基准日之前公司隐含的负债,以规避原股东隐藏债务继而由新股东间接承担公司资产减值风险的一种交易行为。齐精智律师提示:收购方会将这部分新出现的负债直接抵减股权交易价款,也即意味着转让方股权转让收入减少。

本文不惴浅陋,分析如下:

一、股权转让合同约定债务由原股东负担的财税风险。

1、股权转让收入应纳税所得额不包括原股东承担的债务总额。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

(国税函〔2007〕244号)就广东省地税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财产转让所得中的转让股权的认定问题的请示》批复如下:你省某温泉公司原全体股东,通过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转让公司全部资产方式将股权转让给新股东,协议约定时间以前的债权债务由原股东负责,协议约定时间以后的债权债务由新股东负责。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原股东取得股权转让所得,应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对于原股东取得转让收入后,根据持股比例先清收债权、归还债务后,再对每个股东进行分配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原股东股权转让总收入-原股东承担的债务总额+原股东所收回的债权总额-注册资本额-股权转让过程中的有关税费)×原股东持股比例。其中,原股东承担的债务不包括应付未付股东的利润(下同)。

(二)对于原股东取得转让收入后,根据持股比例对股权转让收入、债权债务进行分配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原股东分配取得股权转让收入+原股东清收公司债权收入-原股东承担公司债务支出-原股东向公司投资成本。

根据国税函〔2007〕244号文件的规定,原股东承担的债务作为其转让收入的抵减项目。

2、原股东拨付给公司用于偿债的款项属于资本性投入,属于原股东的再投资行为,应当计入资本公积。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第六条涉及股东代替公司进行债务清偿的会计处理,其要求企业接受在非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代为偿债、债务豁免或捐赠时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符合收益确认条件的,通常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

但是,企业接受非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代为偿债、债务豁免或捐赠,经济实质表明属于非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应当将相关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二、股权转让合同约定债务由原股东负担的法律风险。

1、一人公司股权转让不免除原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

裁判要旨:一人公司股权转让前发生的债务,原股东不能举证证

明出让前公司财产独立于其个人财产的,债权人有权要求原股东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案件来源: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 何飞 本案案号:(2012)东二法民四初字第248号,(2013)东中法民四终字第79号。

2、原股东承担公司债务的约定非经公司债权人同意,新股东或公司不得以此对抗公司债权人。

原股东承担公司债务的约定构成债务转移,非经债权人同意不得对抗债权人。

《合同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公司作为债务人将公司债务转移给原股东的,应当经过公司债权人的同意。未经公司债权人同意的,公司债权人可以直接起诉公司,公司不得以原股东的承诺对抗公司债权人。公司在承担债务清偿责任后,可以依据股权转让协议的约定,要求原股东承担公司债务。

3、原股东承担公司债务的约定可能构成债务加入,非经债权人明确豁免公司债务则不得对抗债权人。

债务加入是指第三人加入到债的关系中,与原债务人一起向债权人承担责任的现象。即原股东加入到公司和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中,原股东与公司一起向债权人承担清偿责任。债务加入并不导致原债务人(公司)退出债务关系,这是债务加入与债务转移的最大差别。

除非从债权人和公司的书面协议中的文字或履行行为可以推断出债权人免除原债务人(公司)清偿义务的,否则视为不免除原债务人(公司)义务。

综上,无论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公司债务由原股东承担,是债务转移或是债务加入?均不影响其法律效力,即公司在承担额外债务之后,可以依据原股东的承诺向其主张清偿责任。

 

【作者简介】

齐精智律师,陕西明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金融、合同、公司纠纷专业律师,微信号qijingzhi009。转载请在显著位置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诉讼维权。

 

 

 

 

原发布时间:2018/1/17 8:53:09

稿件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网址: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FullText.aspx?ArticleId=102770&li...

    上一条:肖明明:民法总则中法定代表人职务侵权规则的理解与适用 下一条:梁慧星:法官的法律思维与学习方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