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韩玮:基层法院应当设立送达组

【中文关键字】送达

【全文】

      法官员额制后,基层法院的法官办案压力进一步加大,每个法官每年的结案数节节攀升。但是由于法官助理的缺口较大,许多事务性的工作还是要依靠法官自己来完成,比如送达工作常常就是由法官和书记员来完成的,极大地影响了法官的办案进度。为此笔者认为基层法院急需成立送达组。

 

      一、成立送达组的必要性

 

      1、送达的价值要求成立专业组织

 

      在民事诉讼程序中,送达是联系人民法院和当事人之间的桥梁,是当事人获取诉讼信息的渠道,几乎每个环节都离不开送达,没有一个问题像送达这样牵动着整个诉讼程序,因此,民事送达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诉讼程序流畅运行意义重大。

 

      我们都知道,案件在法院立案后,法院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法律文书和开庭传票能否顺利送达直接关系到庭审环节能否正常启动,而法律文书的有效送达又关乎裁判文书的生效与否,因此送达工作在整个司法程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此重要的工作当然应当由专业组织来完成,这也是由送达的价值所决定的。国外可以由在当事人自行送达,而我们国内的送达主体则主要是法院,况且目前基层法院的收案数居高不下,为此基层法院应当成立专门负责送达的机构,即送达组。

 

      2、“送达难”催生送达组

 

      送达工作非常重要,而目前的“送达难”又时时困扰着我们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成了案件开庭前的第一个“栏路虎”。造成“送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现实方面的原因看,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的流动性很大,有的当事人借机规避法律,外出打工经商。有的当事人虽然没有外出,但藐视法律,避而不见。也有的是由于当事人的地址提供不详,或者当事人的地址发生了变化。另外立法上的不完备也是造成“送达难”的原因之一。在现阶段的情况下,如何克服“送达难”问题,唯有依靠创新工作方法,迎难而上。因此也有必要针对难题成立专门攻关组织。

 

      3、司法改革需要法院内部分工精细化

 

      司法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大立案、精审判、强执行的完善机制。将送达工作从现在的审判工作中单列出来,设立专门送达机构势在必行。笔者所在法院每年案件数量繁多,民事案件总量占绝大多数,其中存在送达难情况的不在少数。由于案件分配在各部门,分头送达会牵涉到许多人力物力。如果法院内设送达组这样一种机构,配备专人,并加强送达技巧训练,这样就会大大节省人力物力。目前上海等地的法院将这样一个组织设在立案庭或法警队,已取得一定成功经验,可以考虑推广。

 

      二、设立送达组利大弊小

 

      在目前法院案多人少,人员配置相对紧张的状态下,设立送达组,确实需要额外增加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设立送达组的弊端。但推行集中送达,通过优化人员配置,整合资源,将以往由各承办法官自行送达的庭前诉讼文书和庭后裁判文书,改为集中送达,实现事务性工作与审判性工作相分离,让法官从事务性工作中脱身出来,全身心投入审判工作,以提高法官的办案效率。同时还可以为法官助理完成审判事务性的工作减负。总之集中送达使法官从庭前和庭后送达的繁琐事务中得到解脱,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案件的审理和裁判,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层法院设立送达组利大弊小。

 

      三、送达组机构设置及运行构想

   

      1、送达组的人员设置

 

      送达工作看似简单,其实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在法院现有体制下,凡是庭前需要解决的事项,都已归入诉讼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同样送达组也应设置在立案庭下,归属于诉讼服务中心。人员可由未入额的法官助理中政治素质高、责任感强的人员组成,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法警和书记员。就笔者所在法院来看,送达组分南北两个小组即可,配备2至3辆警车,完成民商事审判工作办理的有关诉讼文书送达事务。

 

      2、送达组送达的具体流程

 

     民商事案件立案后,相关应诉材料和开庭传票先由立案庭排期,然后按照原告提供的送达地址邮寄送达。一、能够通过邮寄送达方式送达到的案件,尽量实行邮寄送达。邮寄送达完成后由立案庭将邮寄送达回执并卷,并将案件移交审理庭办理,案件无需进入送达组送达。二、不能通过邮寄送达或邮寄送达后信件被退回的,就要进入送达组集中送达。三、所有民商事案件庭前文书完全送达后才可将案件移送审理庭。这样的流程就可以保证流入审理庭的案件都能顺利进入庭审环节,确保一庭结案率的提高。四、审理庭的裁判文书也应按上述流程,先通过邮寄送达,对于无法邮寄送达的,再由审理庭移交送达组集中送达。

 

      为了提高送达效率,不至于因为送达时间过长而影响到庭审排期时间过分迟延,送达组送达的案件一般应在5个工作日期限内送达完毕,并确认送达地址。送达完成后应及时将送达回证及送达地址确认书并卷,由送达组与立案庭对接好开庭日期登记工作后,将案件移交审理庭审理。

 

      3、实行弹性工作制,加强培训

 

      送达组需要合理安排送达时间,如果按照正常工作时间送达,受送达人往往会因为工作等原因外出,造成送达落空。要打破8小时工作制,利用早晨、中午、晚上的时间送达,打好时间差。这样一来,客观上就对送达组的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有一支敢于吃苦耐劳的队伍。因此从关心干警和提高工作积极性的角度出发,送达组可实行弹性工作制。同时送达工作也涉及到许多法律法规,对于送达人员的业务培训也不可放松,送达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文书送达效率和水平。

 

     4、建立台帐,强化管理

 

     送达组实行集约化管理,建立送达工作台帐。对居住地或住所地在法院周边30公里之内的当事人实行文书送达集约化管理,统一设计送达路线,尽量做到在一条路线中实现多个案件的一次性直接送达;合理选择送达时间,充分利用好早上上班前、中午休息、下午下班及周末时间,错开被送达人的上班时间,提高送达成功率;充分运用社会资源,根据原告提供被告的联系方式,到公安局、民政局调取当事人相关信息,邀请人民陪审员、基层干部协助送达,及时获取被告的信息动态,提高直接送达的比例;有效选择送达方式,优先采用电话预约方式,适时依法适用拍照方式留置送达,有效制约被告及其同住成年家属的恶意拒收;做好送达笔录,收集好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相关证明,方便承办法官及时启动公告送达程序;实行每晚例会制度,送达组每天下班前召开例行会议,专门核对送达工作台帐、统计送达情况、分析存案工作量,完善送达措施,统筹安排次日工作。

【作者简介】

韩玮,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法院审监庭庭长。

 

 

 

原发布时间:2017/2/4 19:05:36

稿件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网址: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FullText.aspx?ArticleId=98696&lis...

上一条:任文启: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审前调查评估制度的思考——基于文本和现实的比较分析 下一条:邓永泉:中国文化中的商务谈判法律技巧Legal Skill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s Under Chinese Culture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