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温毅斌:经济研究与法律是什么关系

【中文关键字】经济研究;法律

【全文】

      经济问题的研究越来越热门,经济学家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但人们似乎在无意识地回避和忽视一个问题:经济研究的目的何在?

      吴敬琏教授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有良知经济学家之一,人们形容他双脚站在老百姓中间,嘴却对着领袖的耳朵。当人们问吴教授经济学与法律的关系时,他似乎认为,经济研究与立法研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只认为二者是一致的、不相矛盾的。这似乎回答了一个问题:经济研究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它服务于政府的经济决策和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这要放在西方法制社会而言,是完全正确的,而中国的现状又如何?正处于市场初创阶段,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政府仍掌握着社会大部分的资源配置,对政府审批制经济和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的政企不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还刚刚触及实质性问题,离市场对资源实现有效、合理配置和生产力要素市场的建立还相距甚远。笔者认为,当前的经济研究应主要着眼于为立法服务。

      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就是要求我们按共同规则去玩游戏,法制是市场培育的基础和根本保障,包括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常说,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只有在法律的调控下才能指挥经济奏出优美的乐章,否则就是一只乱舞的魔手。目前的现状是关于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有些方面的法律还是空白,有些法律过于简单而不具有操作性,有些法律与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不符。经济研究就是要为经济立法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这一点是最根本的。政府已意识到要加入WTO,政府就不能直接干预经济了,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已成为必然。经济行为要通过法律去规范和约束,而我们的经济学家怎么还不能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呢?我们现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如何搞好政府的宏观调控,而是要建立市场框架,市场没有建立的前提下,把重点放在宏观调控,与计划经济有何区别呢?

      说到经济和法律的关系,连中学生都清楚:经济是基础,法律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关系如此密切,我们又怎么能把经济研究与立法研究割裂开来呢?中国的股市就是在没有法律规范的情况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现状是谁都知道的,现状的导崐致也是必然的,这个教训难道还不深刻吗?梁定邦先生出任中国证监会首席崐顾问,他为什么只向中国政府要一块钱的年薪,这并非是作秀,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作为一个股市专家,在没有法制的股市中,一个专家的作用有多大。破产的法律机制没有建立和完备,股份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没有完成,股市的发展怎么可能健康和规范?变成怪胎是必然的。吴教授站出来说了几句连普通老百姓都心知且明的道理,却遭至那么多经济学家尖锐的批评和对抗,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我们的经济学家成了股市怪胎既得利益集体的代言人。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股市的动荡会产生崩盘,会造成混乱,会影响稳定,所以不能让老百姓对股市丧失信心,不能让上市公司轻易退出。目的是什么?就是让那些既得利益者安安稳稳、顺顺当当地从中小投资者口袋里捞钱。古代有“御用文人”,今天是不是出现了“御用经济学家”?如果说古代有为老百姓说话的谏臣、忠臣,吴教授无疑是一位现代社会为民代言的忠良之臣,但我们又怎么能把希望寄托在吴教授那张对着领袖耳朵的嘴巴上呢?但有一点我们必须看到,经济学是一门显学,不是只有经济学家才对经济问题有发言权。而纷繁复杂的经济关系和活动又是互相关连、互相制约、互为因果的,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笔者要提醒人们的是,经济问题的研究,决不是一种简单的逻辑游戏,我们的经济学家应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容不得半点功利主义思想,否则误导决策,实际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只有市场调节才是根本手段,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本末倒置,如果还大量地存在下级向上级政府、地方向中央政府跑项目、要资金,导致重复建设,低效投入,不但容易滋生腐败,而且最高要的是行政审批掌握了大部分资源的配置,是与市场经济的宗旨背道而驰的。当前,政府在经济建设中,包括西部开发,都必须把重点放在法律的制定(法律的制定必须与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接轨,必须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并对已有的行政、部门法规进行清理、规范,彻底根治垄断部门、行政部门立法侵害民事权益的非法立法行为)和法律的执行。如果我们人为地去对西部投入大量资金或以牺牲国家在西部的税收、国有资源(如国土)的收益来盲目吸引东部资金,并给西部地区一系列优惠于东部的政策,这样发展起来的西部经济将是一种温室里培养出来的脆弱的经济,是经不起世界经济浪潮冲击的,仅仅能起到缩小东西部差距的作用,而东西部的差距的形成本来就与我们东部的优惠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再来一次这样的折腾,我们也许会失崐去最后一次加入世界经济大家庭的机会,这绝非危言耸听。

      要进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法律必须起先导作用。没有法制的经济社会,在经济活动趋利的本质作用下,人们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不择手段,各种丑恶、罪恶现象随之发生,正如马克思看到的资本主义:资本来到世上,从头到脚,每个毛也都滴着血。所以,使游戏在规则下进行是一种国家责任。由于多年来对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销售的打击不力,导致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由于有些地方对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和销售长期放纵,导致假冒伪劣经济成了一些地方的经济支柱,已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当一个地方政府考虑到稳定大局、劳动力就业或财政运转等首要政治问题,以及一些腐败的地方官员考虑到自己的既得利益时,假冒伪劣便不是质监部门、工商部门能解决的了。有一些地方发展小商品批发为主的经济并形成规模,而其市场上销售的商品几乎全部是廉价的假冒伪劣小商品,如果把这些市场关闭,这个地方的经济就会面临崩溃的边缘。而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做的是,必须将这种地方保护主义旗下的不健康的所谓“县域经济”、“诸侯经济”彻底消灭,以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所缺乏的仍然是打击假冒伪劣的决心。政府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坚决,不切实负起责来,中国是没有什么投资环境可言的,国外的投资商走到国门外也会望而却步,中国经济也就会发展不起来。

【作者简介】

温毅斌,男,1967年出生,湖南人,中国法学会会员,湖南省民商法研究会前理事,前法官,长期事民商事司法实务和理论研究工作,在《新华文摘》、《人民法院报》、《人民司法》、《法律适用》、《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中国法院网》等期刊、报刊、网站发表论文170余篇。

 

稿件来源:《商务与法律》2001年2-3期,《法制生活报》2001年4月12日

原发布时间:2016/9/7 9:11:04

网络地址: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FullText.aspx?ArticleId=97462&lis...

上一条:徐忠兴:建筑物共有部分权属与利用纠纷裁判规则集成(下) 下一条:尹 楠: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浅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