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法制日报:机制创新百姓安 渝北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3月的西南,乍暖还寒,巴渝大地还未完全从持续数月的湿冷氛围中挣脱出来。而走进重庆市渝北区,这个西南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智能制造基地和生态宜居首善区,记者看到的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致,产业兴盛,城市繁荣。

      位于重庆主城区和两江新区产业核心区的渝北区,近年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全区生产总值稳居全市第一。然而,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渝北区也面临着如何回答“在稳定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求稳定”这样的重要命题。

      近3年来,高速发展中的渝北区征地拆迁任务重,安置人口多。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也带来了激增的流动人口,复杂多样的社会结构,以及不同利益群体的社会矛盾。

      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大开发、大发展、大建设带来的特殊背景、形势、挑战和压力,渝北区是如何推进平安建设工作的呢?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进重庆市渝北区,对渝北区2015年以来的平安建设工作进行了调查采访。

      部门联动创建“一体化”工作体系

      “每天我都会看到戴着红袖标的治安巡逻人员在街道、社区和小区巡逻,心里特别踏实。”渝北区回兴街道居民陈大爷告诉记者,他对街道的平安建设工作非常满意。

      回兴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拆迁居民、本地征地转非人员等特殊人群大量居住在此。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况,这里的平安建设工作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还受到百姓称赞,回兴街道为此获得“重庆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这是为什么呢?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回兴街道每年投入300多万元,形成了街道、社区、网格“三级防控体系”。50多名公安民警、100多名协警、2000多名社会力量,365天不间断开展夜间巡逻。刑事案件发案率近年来持续下降,万人发案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2015年,回兴街道对68个老旧小区实施了消防安全改造;对831部人行扶梯、电梯进行拉网式检查;全年无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回兴街道平安建设工作就是渝北区综治“一体化”工作的缩影。

      2005年,渝北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基层综治、公安、信访、安监“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市委政法委在深入调研“渝北经验”的基础上加入调解、民兵,提出“六位一体”工作机制,最终形成“一体化”大综治工作体系。

      今年3月,重庆市委政法委调研组在渝北区调研时对渝北区政法工作高度肯定:“希望渝北在打造经济发展第一大区的同时,也打造成为‘全市平安建设示范区’。”

     勇于担责积极助力两江新区发展

      在过去的三年里,作为我国内陆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这台内陆城市的发动机一再提速,引擎效应日渐显现,现代化新兴城市的轮廓已经越发鲜明。

      “统筹城乡,实现协调发展是两江新区面临的历史性任务。”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告诉记者,没有城乡的全面发展,两江新区就无法承载起内陆开放门户的重任,难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面对全面协调发展的新要求,两江新区提出,要直面民生诉求,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既建设富裕发达的经济新区,也建设民众幸福的社会新区。

      然而,两江新区管委会和原北部新区(现已并入两江新区)管委会只负责经济发展,并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和人员来负责社会管理工作。对此,占两江新区总地域70%的渝北区积极探索建立两江新区维稳联动协调工作机制,主动承担起两江新区渝北区域内的社会管理任务。

      “我们在原北部新区管委会成立审务、检务联络室,主动对接审务、检务工作,提前介入矛盾的预防和处置。”渝北区委政法委负责人告诉记者,渝北区还积极与两江新区管委会和原北部新区管委会沟通协调,建立两江新区联动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近年来,随着两江新区开发建设的整体推进,保税港区、悦来国际会展中心等市级重点项目工作征地拆迁面积大、工期要求紧,面临巨大的安全工作压力。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由分管区领导挂帅,信访、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国土、征地办、有关镇街等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在龙石工业园区、悦来国际会展中心等市级重点项目派驻工作组,化解了一大批社会矛盾,为市级重点项目的有序推进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注民生创新“蓝丝带”物业调解

      “凭什么涨价,我们就不缴费!”2013年1月,渝北区渝安龙都小区物管公司将0.9元/平方米的物管费涨至1.2元/平方米,因小区无业委会,业主们便用拒绝缴费的方式抗议。

      在物业彻底停止服务后,街道多次邀请小区开发商、物管公司老总和业主代表现场沟通,最终物管公司对涨价后小区的安全、设施、服务出台承诺书。“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现在小区相当和谐。”业主杨倩告诉记者。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渝北区城区人口迅速集聚,物业矛盾纠纷逐年增加,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渝北区房管局在全市率先创新了小区物业管理星级评价机制,依据业主对小区物业服务满意度、投诉情况等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行五星级管理。

      “对小区物业管理得90分及以上的授五星级称号,80分及以上的授四星级称号,依次类推,低于60分的,给予物业服务企业黄牌警告,予以整改。”渝北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刘东告诉记者。

      除了星级评价机制,渝北区房管局还对全区975个物业小区进行问题排查。“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处置难易程度,我们将问题进行了‘三色’分类。”刘东介绍说,必须立行立改的,列为红色问题类,需要认真研究并多方联动的,列为橙色问题类,需要较长时间解决或与上级联动的,列为黄色问题类。

      不仅如此,面对复杂的物业纠纷,渝北区在重庆市率先建立了“蓝丝带”物业纠纷调解机制,并成立了“蓝丝带”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物业纠纷调委会以‘蓝丝带’冠名,意在通过引入‘蓝丝带’的和谐理念,拉近物业与业主、业主与业主之间的距离,让双方相互尊重、关心、理解与支持,通过心与心的沟通化解彼此间的纠纷。”渝北区综治办主任李代贵告诉记者。

     依法调解法官参与避免群体事件

      重客隆超市是重庆一家大型零售连锁企业,2015年4月,重客隆回兴店因经营调整,提前8个月解除与28户商户的店铺租赁合同,但商户们与重客隆却迟迟不能达成赔偿协议。

      从去年9月开始,多家商户在重客隆回兴店门口聚集,阻止客户进店消费。虽然在及时疏导下,暂未发展成后果严重的群体性事件,但也成为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因素。

      2015年9月6日,在社区书记主持下,定期到社区办公的法官黄卫与当地人民调解员参与对当事人双方的调解。黄卫分别听取了当事人各自介绍情况,先是组织当事人双方各自计算损失构成,再从法律层面做当事人双方的工作,降低双方过高的心理预期。

      此后,按照社区法官提供的参考意见,有25家商户与重客隆达成了和解协议。

      10月13日,在社区法官的指导协调下,重客隆与最后3家商户在人民调解协议上签字。至此,店铺调整风波以和解方式全部解决,避免了潜在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借力依法调解,化解矛盾纠纷,这样的例子在渝北区还有很多。”李代贵告诉记者。

      为了坚持用法治思维处理改革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将法治方式贯穿于平安建设的全过程,2014年7月,渝北区成立了区矛盾纠纷综合调处中心,成为渝北区专门设立的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机构。

      不仅如此,为了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资源和优势,快速、合法、灵活、高效化解和处置社会矛盾纠纷,渝北区建立健全了“三级联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诉调对接”机制、义务法律顾问进村居制度和人民调解激励办法。

      此外,处理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全区涉法涉诉舆情研判工作制度、矛盾排查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定,都是渝北区依法调解工作的机制创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5年,渝北区已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2097件,成功调解11734件,调解成功率达97%。

 

稿件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原发布时间:2016-04-12 08:57:11  

网络地址:http://www.mzyfz.com/cms/yifaxingzheng/fazhigongzuo/gongzuodongtai/html/...

上一条:新华社:多地房地产首付贷换"马甲"乱象调查 下一条:法制日报:法治服务大餐政府买村民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