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中国长安网负责人:牢牢把握政法新闻舆论工作正确导向

中央政法媒体负责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之七

中国长安网负责人 杨亮庆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部署,把新闻舆论工作定位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无论是四个“牢牢坚持”、五个“事关”,还是“48字职责使命”,抑或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党媒姓党”的原则,以及“如果执政党过不了互联网、新媒体这一关,就很可能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这样的科学论断和警世名言,都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原则和指导方针,对于政治属性更强的政法类媒体而言,需要我们更加坚定、更加彻底地予以贯彻执行。作为中央政法委的官方网站,中国长安网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孟建柱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对政法新闻舆论工作的指示精神,将其贯彻到中国长安网和全国长安网群建设的每个环节中。

     一、政法新闻舆论工作要发展,首先要把握正确导向

      中国长安网刊发的每一篇稿件,都经过多个环节的审定,要求始终做到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全国政法综治中心工作及平安中国、法治中国、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重大进展和重要成绩展开。特别是专题策划方面,围绕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全国两会、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主题,以及李培斌、王成元、高宝来、汪勇等先进典型人物事迹,以《平安课题》、《长安人物周刊》、《图解》等不同形式制作专题,在宣传工作中始终强化党的声音,始终注重正面宣传效果。正是通过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政法机关的中心工作展开宣传,中国长安网逐步确立了自身的权威性,目前在全国政法机关中,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力。

     二、政法新闻舆论工作要发展,必须时刻不忘创新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新闻舆论改革创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国长安网目前正在进行一次重大的改版升级建设,为进一步发挥好政法综治宣传“主阵地”作用,扩大宣传范围,按照分管领导同志指示精神,目前的中国长安网络正朝着“五个平台”(即政法综治政务信息发布平台、政法媒体新闻报道集纳平台、政法系统新媒体展示平台、政法干警网上文化生活平台和政法系统为民服务平台)和“一网两端”(即一个网站同时在PC端和移动端呈现且侧重于移动端)方向努力改进完善,我们正着力创新网站的内容和形式,目标是把中国长安网打造成“立足政法系统、服务社会大众”的中央和国家机关2.0版官方网站。

     三、政法新闻舆论工作要发展,需要强化整体联动

      除了发展中国长安网,我们还在同步建设长安网群,发挥网站的集群效应,以更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强化网站的正面宣传效应。目前,全国共建有省级长安网31家、地市级长安网350余家、县级长安网1200余家,各地县(市)级长安网群初具规模,长安网群间互动更加活跃,全国政法综治网站“集群效应”得到进一步显现。

     四、政法新闻舆论工作要发展,需要强化立体化传播

      下一步,中国长安网为壮大影响,确保新闻权威性,将推出《权威发布》栏目,首发重大敏感案事件相关新闻,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我们将继续抓好网站内容建设,打造《法治大讲堂》、《政法干部访谈》、《政法评论》、《新拍案传奇连环画》等一批特色品牌栏目。在网站大发展的同时,以长安网为基础平台,全面推进政法新媒体建设,促进建立政法新媒体矩阵,宣传好解读好政法综治重大方针政策。积极打造政法综治典型人物,组织策划首届“‘法治中国’新媒体作品大赛”、首届“‘平安中国’微电影大赛”活动,扩大宣传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科学指南,我们政法新闻舆论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学习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迅速付诸新闻采编实践,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国长安网愿与新闻界同行一道,齐心协力,努力探索,不辱使命!

 

稿件来源:中国长安网

原发布时间:2016-03-08 08:19

网络地址:http://www.chinapeace.gov.cn/2016-03/08/content_11326512.htm

上一条:周强: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下一条:梁志毅代表:努力实现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转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