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公安部:23种环境违法情形适用行政拘留

公安部环保部等部门联合出台《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 

23种环境违法情形适用行政拘留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为全面做好环境保护法的贯彻执行工作,依法查处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公安部在部署各地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同时,针对该法第63条中对环境违法适用行政拘留作出的明确规定,牵头会同环保部、农业部、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在充分借鉴吸收地方公安、环保等执法一线同志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已于近日印发,并于2015年1月1日与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同步实施。

      《暂行办法》针对环境保护法第63条适用拘留的4项条款,详细列明了23种具体的违法情形。如首次具体规定了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等逃避监管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表现形式等。针对环境保护法第63条提出的承担法律责任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指违法行为主要获利者和在生产、经营中有决定权的管理、指挥、组织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指直接排放、倾倒、处置污染物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工作人员等。此外,《暂行办法》还列明了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时,在移送材料、移送时限、案卷规范、公安机关受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该《暂行办法》的印发出台,体现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完善了环境监管行政执法与行政拘留的衔接规范,有利于行政监管部门依法开展环境监管执法工作。下一步,公安机关将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为指导,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会同环保等职能部门,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活动,积极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稿件来源:人民公安报 

原发布时间:2015-01-04 13:39:06 

网络地址:http://www.legaldaily.com.cn/zfzz/content/2015-01/04/content_5912327.htm...

上一条:新华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述评 下一条:新华网:从立法法修订看地方政府权力的“张”与“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