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单位进口货物偷税漏税,为何定性个人走私?
【法宝引证码】CLI.A.4127126
    【学科类别】刑事诉讼法
    【出处】微信公众号:老林说法
    【写作时间】2024年
    【中文关键字】个人走私;进口货物;偷税漏税
    【全文】


      走私犯罪根据违法主体的不同,分为单位走私和个人走私,两者在定罪量刑方面有所差别,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中,单位走私比个人走私刑罚相对较轻:
      第一,个人走私犯罪的起刑点为偷逃税额10万元,单位走私犯罪的起刑点为20万元,个人偷税漏税25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而单位偷税漏税50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二,单位走私是双罚制,对涉案单位判处罚金,对单位责任人员判处人身自由刑,而个人走私对个人即判处自由刑,也判处罚金;
      第三,单位走私对责任人员判处刑期最高为15年,而个人走私最高刑期为无期。另外,单位走私犯罪符合条件的,可以适用涉案企业合规制度,处理更为轻缓。
      因此,区分单位走私还是个人走私,是关乎走私犯罪定罪量刑及当事人利益的重要案件事实。
      在伪瞒报通关走私中,多为进出口贸易企业实施或参与的违法活动,单位走私是常态,而个人走私是例外。那么,认定单位走私犯罪具体有哪些标准或者条件呢?
      案例1:华某进出口有限公司、周某林低报价格走私普通货物案
      简要案情: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被告人周某林作为华某进出口公司木材进口项目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负责组织境外木材货源、委托境内报关进口和国内销售具体事务,为谋取非法利益,周某林明知境外采购木材的真实价格,但仍以低瞒报价格等方式走私进口刺猬紫檀粗锯枋、刺猬紫檀板材等共计825柜,经海关关税部门核定,偷逃应缴税额共计人民币1,512,449.79元。
      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关于印发<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法【2002】139号)第18条规定了单位走私犯罪的认定标准和要件,即:“(1)以单位的名义实施走私犯罪,即由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单位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的其他人员决定、同意;(2)为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违法所得大部分归单位所有”。简单来说,构成单位犯罪应当具有“以单位名义”和“非法利益归单位所有”两个要件,也有观点认为应当具有“以单位名义”、“体现单位意志”和“非法利益归单位所有”三个要件。无论是两要件还是三要件,实质判断的标准是一致的。
      对照前述要件,我们看案例中的华某进出口公司的涉案事实:该公司木材项目经营由周某林负责,进口木材所需相关政府机关的批文、濒危物种证等文件以华某进出口公司名义申请办理,在海关申报进口的报关单证、报关后的税票抵扣及开给国内客户的相关销售合同、增值税发票等均以该公司为经营单位,木材项目资金及利润归属华某进出口公司。被告人周某林以华某进出口公司名义实施低报价格走私行为,周某林作为负责人体现公司意志,违法所得也归公司所有,最终,法院认定本案为单位走私犯罪,华某进出口公司是涉案犯罪主体。
      以单位名义进口货物,但是用个人银行帐户支付各种货款、代理费用,能不能据此直接认定个人犯罪呢?答案是否定的。
      案例2:北京乐某科技有限公司等藏匿携带走私普通货物案
      简要案情:被告人景某、刘某、张某共同经营北京乐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期间,被告人景某将在香港采购的索尼、任天堂品牌的游戏机、游戏卡带、游戏光盘,委托水客团伙以蚂蚁搬家的方式藏匿携带入境并支付通关费;被告人刘某、张某在明知进口的产品系通过水客走私而来的情况下,仍利用公司或者个人账户共同实施货款转帐、收货等行为,并将上述货物通过北京乐某科技有限公司在淘宝平台开设的店铺销售。经海关关税处核定,走私游戏机、游戏光盘、游戏卡带共计偷逃税款人民币3,312,675.9元,其中走私光盘偷逃税款人民币689,853.47元,光盘货值5,306,565.15元。
      法律分析:在走私实务中,像案例2的北京乐某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用个人账户支付货款、费用或者收取货款的情况较为常见,但是个人账户收付款并不是否定单位犯罪的事由。是否构成单位犯罪,应当按照单位犯罪要件进行评判,只要以公司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供应商发票是开给进口公司的,或者以公司名义签订委托报关代理协议等,而且个人账户的收支款项归公司所有,仍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
      如果个人账户与公司账户资金混同,非法利益是否归单位所有无法查清,该如何处理?在《刑事审判参考》第336号王红梅等走私普通货物、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中,裁判规则指出:“以单位名义实施走私犯罪,没有证据证实违法所得被实施犯罪的个人占有或者私分的,应当根据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认定为单位走私犯罪”。因此,以单位名义实施走私犯罪,通过个人账户收支公司款项,违法所得是否归属单位的举证责任在控方,如果违法所得归属无法查清的,仍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
      并非所有单位实施或者参与的走私行为都会被认定为单位走私犯罪,存在一些例外情形,如公司设立后以走私为主要活动,或者违法单位不具有法人资格,即使是单位实施的走私活动也会被按个人走私处理。
      案例3:黄某政走私普通货物案(不具备法人资格)
      简要案情:被告人黄某政注册并实际经营大某琴行,并以大某琴行作为收货人进口二手钢琴。2017年12月至2022年6月间,被告人黄某政在购买进口二手钢琴的过程中,为降低经营成本,牟取非法利益,明知货物的实际成交价格,仍决定并采取低报价格的方式进口涉案货物,由他人或本人制作虚假发票,委托他人向海关申报进口,并由其本人支付差额货款。经海关计核,黄某政通过上述方式走私钢琴,从中偷逃税额人民币2,056,629.85元。
      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刑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据此,单位犯罪主体应当具有法人资格。而案例3中的大某琴行,2015年9月11日注册成立,公司类型为个体工商户,而个体工商户不具有法人资格,也没有可供执行罚金的独立财产,不属于司法解释规定的单位犯罪主体,因此,法院最终并未认定单位走私犯罪。
      案例4:任某峰走私普通货物案(以走私为主要活动)
      简要案情: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被告人任某峰受货主委托,利用广州安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跨境电商平台伪造货物订单、支付单,将本应以个人行邮方式报关进口的化妆品等货物伪报成跨境电商商品向海关申报进口。经海关关税部门计核,被告人任某峰通过上述方式偷逃税款共计人民币3,942,036.54元。
      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法释〔1999〕14号)第2条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也就是说,单位成立目的要合法,存续期间开展业务也要合法。
      而案例4中的广州安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2016年成立后一直没有开展业务,直至2018年才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服务工作,即帮助客户进口货物清关、从中收取服务费,涉案走私行为系该公司主要业务。因此,法院认为安某公司符合公司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情形,认定为个人走私犯罪,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作者简介】
    林倩,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原海关总署资深法律专家。刘长新,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

稿件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学在线

原发布时间:2024/3/28 11:00:16  

上一条:​从不起诉案例探讨合同诈骗罪案件的无罪辩护 下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24年第1期案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