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已有751万名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义务

中新网3月9日电 最高法今日举办2021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访谈。最高法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在访谈中透露,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共有751万名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了义务,生效法律文书的自动履行率逐年提高,执行难度总体下降。

刘贵祥表示,人民法院针对各种执行失信行为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独具中国特色的执行制度、执行机制、执行模式。

首先,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体制优势,形成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方面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工作格局。

其次,借助现代信息科技建立覆盖全国及所有财产形式,四级法院都能应用的查控系统,基本实现对被执行人财产的一网打尽,解决查人找物问题。

再次,建立有60多个部门参加的信用惩戒体系。通过联合信用惩戒,使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此外,通过限制出境、司法拘留、追究拒执罪等强制措施,加大对严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让失信者心有所戒,行有所敛,违有所惩。

 

 

 

 

稿件来源:中国长安网

原发布时间:2021-03-09 14:01

网络地址:http://www.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07/2021-03/09/content_12459...

 

 

上一条:起草组解读:一起来看最高法工作报告中的案例和故事 下一条:最高检:去年批捕涉疫刑事犯罪嫌疑人7200余人起诉1.1万余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