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她滞留湖北,但仍心系审判职责,靠着一部手机、一支笔,通过福建移动微法院在千里之外“隔空”断案,也写下了属于她的抗疫手记——
她的名字叫汪孟,湖北随州人,也是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人民法院一名员额法官。

2020年这个令人难忘的春天,当返乡探亲和新冠疫情“狭路相逢”,在湖北随州居家防疫的七十多天里,她靠着一部手机、一支笔、一本记录本,成功调处案件15件,在居家学习和线上办公中迎来云开雾散的日子。
2020年1月12日
1月12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申请了探亲假,背着行囊,怀着喜悦的心踏上了一年一次的返乡之路。
1100多公里的路途,历时17个小时,我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湖北随州。当我沉浸在欢乐的佳节氛围及与亲人团聚的温馨中时,哪里想到一团“乌云”正压城而至。
2020年1月23日
春节未至“疫”先至。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全境蔓延,原本年味飘香的大街小巷顿时变得紧张、清冷、凝重。

汪孟的家乡开始封城,街上空无一人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大年初一,随州封城!各类公共交通暂停营运,各类场所关停休市,社区开始实行封闭式管理,急剧压缩的生活空间以及日渐攀升的疫情数据,焦灼、压抑等负面情绪比肩而至。
在居家抗疫期间,我很感谢司法工作和审判思维给我带来的理性。我收拾了烦躁不安、恐惧交杂的心情,认真阅读单位从遥远的罗源湾之滨发来的电子版《新冠肺炎防止手册》,引导家人认真做好防护措施。
我相信,这一场“乌云”终将散去!
2020年2月
2月初,单位复工了,但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我返回罗源的行程“搁浅”了。身在湖北,我却牵挂着手头的案件。
该怎么办?为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耽误审判工作,我开启了居家办公模式。但是缺乏笔记本电脑等办公设备,阅看卷宗、撰写文书等工作不似往常顺畅,仅能对部分诉讼案件展开调解等工作。

于是,一部手机、一支笔、一本记录本,成为我居家战“疫”的新武器。
“记得把起诉状、证据材料拍照发给我。”
“这个案件的审限比较紧,我们要抓紧时间……”
日常,我通过微信与远在罗源的书记员及其他承办人保持联络,查阅案卷材料,并通过电话询问案件当事人是否愿意进行远程视频调解。
居家办理的第一案令我印象深刻。被告陈某、姚某夫妻俩共同向原告某银行贷款37万,并以名下的房产抵押,但因为经营困境,夫妻俩逾期还款,尚欠借款本金276178.91元,利息4892.88元。

疫情期间,每个人都有为难之处,我想能调解则尽量调解,于是通过电话积极促成双方达成调解意愿,在书记员的帮助下,通过福建移动微法院对该案进行远程视频调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于第一次利用线上平台,难免因为技术、设备问题磕磕碰碰,我提前学习福建移动微法院操作手册,测试网络情况,并将在线调解的操作指引发送给当事人,向他们详细说明注意事项。
2020年2月24日

2月24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释法说理、有序引导,双方就调解方案达成一致意见,被告承诺于2020年2月25日向原告支付律师代理费3372.9元,并自2020年2月起继续按照合同履行还款义务。双方当事人通过移动微法院在线会签功能签字确认后,该案顺利结案。

“文书我已撰写好并上传,记得及时打印并送达。”每一个案件调解结案后,我都会认真撰写判决书,交由书记员排版。我仔细校稿后,再由书记员及时送达。
难以想象,靠着一部手机,我竟成功调处案件15件。我忍不住与书记员调侃“就网上办案而言,我也算是一名‘巧妇’了”。
2020年4月9日
居家防疫的七十几个日日夜夜,陪伴家人,是幸福的;线上云审判,是便捷的;同事分担工作,是温暖的;看着确诊患者数据一天天减少,是信心倍增的。办理案件、撰写审理报告、起草调研论文,也给我寂寥的居家抗疫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汪孟随手拍下家乡的美景
4月8日,武汉解封,回到罗源的动车也通了。激动、感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是多少人翘首期盼的一天,阴霾散去,云开月明,春光明媚。
“请问领导,我可以申请回罗源工作了吗?”
“可以!”

汪孟返回福州的车票,这是一张有着特殊意义的车票
一收到消息,我立马买了返程的车票。4月9日,我终于坐上了返程的列车。除了别离父母的惆怅,更多的是回归审判席的期待。

4月9日晚上11点,我终于踏上了罗源这片热土,宁静致远,祥和温馨。我内心一阵感慨:“久违了罗源,久违了审判台,我回来了。”
稿件来源:中国长安网
原发布时间:2020-05-08 15:46
网络地址:http://www.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49/2020-05/08/content_1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