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京津冀三地今年将推动公共卫生领域协同立法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邰思聪)27日,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以视频形式召开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新闻发布会。作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首个立法协同项目,京津冀三地将于今年5月1日同步施行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此外,京津冀三地今年还将推动公共卫生领域协同立法。

据了解,机动车特别是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存在跨区域流动范围广、使用强度高、单车排放大等突出问题,成为京津冀地区治理大气污染的重点环节。2018年,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共同决定将机动车污染防治立法作为三地人大的立法协同项目。条例于今年1月中旬在三地人民代表大会上分别表决通过,将于5月1日同步施行。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清表示,历时约一年半,三地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在核心条款、基本标准、关键举措上保持一致,在共同领域解决共同问题,承担共同责任。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会勇介绍,为使三地更好地开展协同立法工作,2014年三地建立了相关的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目前,已就五十多部法规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协同立法工作,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升级三个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大法治动力。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世平表示,目前,三地人大结合各自疫情防控工作实际,正在研究拟定公共卫生领域地方性法规专项立法修法计划,着力于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统筹推进公共卫生领域地方性法规制定修改工作,推动形成一批公共卫生领域协同立法成果,为京津冀区域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法治保障。

 

 

 

稿件来源:新华网

原发布时间:2020-04-28 00:22:45

网络地址:http://www.xinhuanet.com/legal/2020-04/28/c_1125914480.htm

上一条:梳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典型案例 警惕五一违规吃喝奢靡之风 下一条: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分组审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等 栗战书参加审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