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甘肃:“十项举措”加强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正义网兰州5月16日电(记者南茂林)“自去年以来,生态环境领域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1904件,履行诉前程序1590件,提起公益诉讼106件。”“通过办案,恢复和复垦各类土地17000余亩,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饮用水水源地面积2800余亩,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480余公里,督促清除处理违法堆放的各类生活垃圾、固体废物31600余吨。”

“全省检察强化对破坏生态环境案件立案、侦查环节法律监督,摸排发现案件线索215件,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106件,监督立案40件”……

5月15日下午,甘肃省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10余家媒体交出该省检察机关服务甘肃绿色发展的检察答卷。

记者发现,比这一数据还有料的,就是该省检察机关从强化监督出发,依法打击刑事犯罪,从协作配合出发,逐步形成保护合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十项举措”。

“很多破坏耕地、草原以及非法采矿等生态环境案件往往发生在相对偏远的地区,不利于及时发现并予以惩处;受气候环境影响,我省土地、森林、草原等自然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相对治理难度更大,恢复周期更长。”据甘肃省检察院副检察长丁霞敏介绍,针对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中线索发现难、损害鉴定难、恢复治理难等一系列问题,甘肃省检察院一直将服务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确定为全省检察机关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在去年开展“加强法律监督、促进绿色发展”专项行动的基础上,今年又制定了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十项举措,不断推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据介绍,这十项具体的举措中,既有深入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继续开展打击破坏环境资源违法犯罪专项活动、积极部署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问题专项督导活动、挂牌督办重点案件等常规动作,又有开展公益诉讼诉前案件“回头看”、加强涉生态环境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执行监督、建立行政检察与生态环境衔接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积极参与“丝绸之路”西北段软硬环境检察协作机制建设、推行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年度报告等创新举措。

“在具体工作中牢固树立恢复性司法理念,积极探索‘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新模式,打击与修复并重,将破坏情况、主观恶性程度以及恢复生态环境原貌等情况,作为不捕不诉和定罪量刑的重要因素,实现惩罚犯罪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该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石占全介绍,针对少数案件虚假整改、事后反弹回潮等现象,该省通过开展公益诉讼案件“回头看”,充分运用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和监督智慧,做好案件效果跟进监督工作,“不能让检察建议一发了之”。

今年,该省还将围绕“丝绸之路”西北段软硬环境提升,主动加强与周边省区检察机关的联系,重点解决跨区域生态环境案件管辖、司法办案协作和工作沟通交流等问题,不断推动跨区域大山大河的生态环境保护;围绕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对办理案件的分析总结和梳理,对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推行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年度报告制度,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真正从事后处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不断推进源头治理。

“检察机关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要聚焦主责主业,结合职能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用法律手段、检察手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甘肃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玉表示,全省各级检察院要深入开展调研,全面掌握本地生态环境状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唱好环境保护“地方戏”。

 

稿件来源:正义网

原发布时间:2019-05-16 13:29:00

网络地址:http://www.jcrb.com/procuratorate/jcpd/201905/t20190516_2002049.html

 

 

上一条:最高检:以四个"铁一般"履职尽责服务大局 下一条:安徽沿江五市首次建立生态环保检察协作机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