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用公共法律服务普惠百姓

本报评论员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责。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和社会建设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全社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司法部认真贯彻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出台一系列文件,特别是2017年以来,着力补齐短板,印发《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以问题为导向,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从成效来看,不仅是法律服务热线增多了,村居法律顾问覆盖面扩大了,服务形式丰富多样了……更重要的是,对于群众来说:遇到法律问题,有平台能够支招;产生矛盾纠纷,有地方可以解惑;打官司不熟悉流程,有专家能够指路。而且这些服务就在身边,看得见、遇得上、用得到。正是通过千千万万次的具体法律服务,传播了法治观念,普及了法律知识,有利于从源头稳妥解决矛盾纠纷。可以说,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服务”的不仅是具体的基层群众,更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依法治国大局、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新形势产生新课题,新时代提出新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努力提供普惠式、公益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全面依法治国的成果。

 

 

稿件来源:法制日报

原发布时间:2018-01-19 11:08

网络地址:http://www.chinapeace.gov.cn/2018-01/19/content_11446206.htm

 

 

上一条:改革强警:接续奋斗开启公安事业发展新航程 下一条:还无罪之人清白 让真凶难逃法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