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最高人民检察院:产权被侵害怎么办 最高检出台22条意见来保护

      文章莫名被转载、抄袭如何维权?发明专利被侵犯怎么破?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你的这些财产权遭遇过被侵犯吗?近日,最高检出台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坚持依法保护原则,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的财产权。检察机关将怎样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看看检察君整理的干货吧!

      依法履行刑事检察职能,加大惩治侵犯产权犯罪力度。

      依法惩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犯各类产权主体财产权的犯罪。

      突出打击: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组织领导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

      以商业贿赂、金融诈骗、虚假诉讼、强迫交易等不法手段破坏公平市场营商环境的犯罪。

      通过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等手段,严重损害公众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权益的犯罪。

      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

     突出打击:

      链条式、产业化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具有反复侵权、恶意侵权、网络侵权、有组织侵权等恶劣情节的犯罪。

      涉外知识产权犯罪。

     挂牌督办:

      利用公权力严重侵害私有产权的犯罪案件。

      勾结黑恶势力在特定经济领域形成非法控制的犯罪案件。

      受害者人数众多,引发群体性事件等严重侵犯产权的犯罪案件。

      加强侦查预防工作,依法惩治侵犯产权职务犯罪

      严肃查办侵犯产权的职务犯罪

     重点惩治:

      利用国有产权所有者和代理人关系不明晰,国有企业财务、采购、营销、投资等方面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实施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等犯罪。

      通过内部人控制、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利益交换等方式,以市场行为掩盖非法目的,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犯罪。

      发生在金融、土地、财税、能源、资源等重要领域行政审批、管理过程中侵犯产权的失职渎职犯罪。

      发生在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登记、保管、使用、处置过程中的职务犯罪。

      利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侵犯农村集体产权、侵犯农民权益的职务犯罪。

     从源头上减少涉产权职务犯罪

      通过办案发现产权保护制度机制的漏洞和风险点。

      围绕国有产权、农村集体产权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等重点领域,开展针对性预防。

      针对普遍性问题,开展专题预防。

      强化刑事诉讼监督,保障涉案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刑事立案活动的监督

      重点监督侦查机关以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选择性执法等妨害产权平等保护的问题,加大对该立不立、不该立乱立等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的监督纠正力度。

     加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

      坚决纠正刑讯逼供、非法取证、漏捕漏诉、滥用强制措施、查封扣押冻结财物不当等侦查违法行为。

     加强对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

      重点监督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采信证据、适用法律方面确有错误的案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依法提出抗诉。

     加强对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

      重点监督涉产权案件生效判决、裁定的执行活动,发现人民法院执行财产刑过程中,存在应当执行而不执行,不应当执行而执行,非法处置被执行人或者案外人财产等侵犯产权违法情形的,应当依法提出纠正意见,确保财产刑执行到位。

     加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形成多元化产权保护格局

      依法履行民事行政检察监督职责

      依法保障各类产权主体申请监督权,规范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的受理和审查程序。

      加强对民事、行政执行活动的监督,重点监督因不依法履行执行职责及错误采取执行措施、错误处置执行标的物、错误追加被执行人,致使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案外人等财产权受到侵害的案件。

      加大对涉产权虚假诉讼、恶意诉讼监督力度,重点审查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通过以物抵债等方式损害案外人产权案件。

     探索开展对行政违法行为的监督

      稳步推进公益诉讼试点工作,以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产权领域为重点,积极运用诉前程序和提起公益诉讼的方式,维护被民事、行政违法行为侵害的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积极探索对涉及人身、财产权益的行政强制措施和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不行使职权行为的监督措施,防止和纠正违法行政行为对各类产权主体合法权益的侵害。

     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规范改进司法行为

      严格把握产权案件四个界限标准

      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

      企业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

      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中涉及的产权纠纷与恶意侵占国有资产的界限。

      执行和利用国家政策谋发展中的偏差与钻改革空子实施犯罪的界限。

     规范自身司法行为 改进办案方式方法

      三个严禁

      严禁以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

      严禁使用当事人的交通通讯工具、办公设备,或者以办案为名到发案单位吃、拿、卡、要、报。

      严禁干预涉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两个慎重

      慎重选择办案时机和方式。

      慎重使用搜查、查封、扣押、冻结、拘留、逮捕等强制性措施。

      两个一律

      对于涉嫌犯罪的各类产权主体主动配合调查,认罪态度好,犯罪情节较轻,且没有社会危险性的,一律不采取拘留、逮捕、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

      对于不涉案的款物、账户,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资料、涉案人员近亲属的合法财产等,一律不查封、扣押、冻结。

      一个及时

      涉及企业和投资、生产、经营者、科技创新人员犯罪的举报,经查证失实的,及时澄清事实。

      保护产权,势在必行。检察机关将充分发挥惩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等检察职能,依法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稿件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号 

原发布时间:2017-01-09 20:53  

网络地址:http://www.chinapeace.gov.cn/2017-01/09/content_11390469.htm

上一条:新华社: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 下一条: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法律讨论应以基本法为起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