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最高法:终身监禁的贪污受贿罪犯不得再减刑假释

      中国长安网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周亚强)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通报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有关情况。新增对决定终身监禁的贪污、受贿罪犯不得再减刑、假释的规定。

      本次出台的《规定》,是对2012年7月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修改完善,有利于从实体制度上进一步保障减刑、假释案件办理的公平、公正。

      近年来全国减刑、假释案件平均每年在60万件左右。据最高法审判监督庭庭长夏道虎介绍,前些年,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工作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有权人”“有钱人”被判刑之后,减刑相对较快、假释及暂予监外执行比例过高、实际服刑时间偏短,个别案件办理违背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甚至暗藏徇私舞弊、权钱交易,对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的损害巨大,造成影响恶劣。

      针对此类现象,本次《规定》明确了减刑、假释的性质及适用要求。“《规定》在第一条中即规定‘减刑、假释是激励罪犯改造的刑罚制度’。”夏道虎表示,罪犯只有积极改造,表现优异者,才能获得减刑、假释。

      《规定》新增对决定终身监禁的贪污、受贿罪犯不得再减刑、假释的规定。对死缓考验期内故意犯罪但尚未达到情节恶劣,不执行死刑的罪犯,在明确死缓执行期间重新计算的同时,新增了“减为无期徒刑后,五年内不予减刑”的从严规定。

      《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减刑起始时间、间隔时间、减刑幅度的规定。针对实践中一些罪犯减刑过快过多,实际执行刑期偏短,特别是对一些重刑犯的刑罚执行存在生刑过轻、死刑过重等问题,《规定》通过科学测算,对有期徒刑罪犯、无期徒刑罪犯、死刑缓期执行罪犯、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罪犯,在减刑起始时间、间隔时间、减刑幅度上均做了相应调整,以便有效的发挥刑罚的功能。

      此外,《规定》明确,对职务犯罪罪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罪犯、金融犯罪罪犯以及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严重暴力性犯罪等依法应当从严控制减刑、假释的罪犯,新增减刑起始时间、间隔时间、减刑幅度从严的规定。

      据悉,该司法解释将于2017年 1月 1日起施行。

 

 

原发布时间:2016-11-15 14:12  

稿件来源:中国长安网 

网址:http://www.chinapeace.gov.cn/2016-11/15/content_11379649.htm

上一条:最高法出台规定 保障减刑、假释案件办理的公平、公正 下一条:最高法:建立全国法院统一的案件信息查询系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