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最高法:庭审活动不得对被告人或上诉人使用戒具

      中新网4月14日电 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胡仕浩今日介绍,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在庭审活动中不得对被告人或上诉人使用戒具;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诉人出庭受审时,着正装或便装,不着监管机构的识别服。

      最高人民法院今日召开新闻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相关内容及回答记者提问。

      197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试行)》。199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对其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法庭规则》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22年。

      胡仕浩介绍,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和广泛沟通协调,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庭规则》进行了新的修改和完善,修改后的《法庭规则》共计27条,除对原有条文进行直接修改外,新增加的内容有15条。

      胡仕浩介绍,修改后的《法庭规则》更加注重权利保障:

      ——一是充分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行使庭审活动中的各项诉讼权利。要求人民法院开庭审判案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

      ——二是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予以特别保护。规定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庭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特殊设置。

      ——三是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诉人出庭受审时,着正装或便装,不着监管机构的识别服;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在庭审活动中不得对被告人或上诉人使用戒具。

      ——四是加强证人人身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规定刑事法庭可以配置同步视频作证室,供依法应当保护或其他确有保护必要的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在庭审作证时使用。

      ——五是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要求法庭设置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为特殊群体参与庭审活动提供方便。

      此外,胡仕浩介绍,修改后的《法庭规则》严厉处罚危及法庭安全的行为。规定对危及法庭安全的行为,视情节分别予以罚款、拘留或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发挥法律的惩罚、威慑和预防功能。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发布时间:2016-04-14 13:50:00

网络地址:http://news.jcrb.com/jxsw/201604/t20160414_1606112.html

上一条:检察日报:政策调整,不能让百姓买单 下一条:中纪委答疑:禁止干部经商是否与鼓励非公人士入党矛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