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吴宏耀

吴宏耀,男,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刑事法学。社会兼职:1.2003年12月1日至2004年1月9日,赴美国维拉刑事司法研究所学术访问。2.2004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二等奖。3.现兼任《中国诉讼法判解》执行主编、《诉讼法学研究》编辑并负责"诉讼法学文库"系列丛书的编审工作。

 

 

学术成果
代表著作
专著:

1.《诉讼证明原理》,(合著:吴宏耀、魏晓娜),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获第五届中国诉讼法学会中青年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2.《刑事审前程序研究》,(合著:宋英辉、吴宏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版。

3.《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参著,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该书获北京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司法部2002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4.《刑事证据法原理与适用》(合著,第四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版。

译著:

1.《比较法视野中的证据制度》,(原著:[美]:米尔吉安.R.达马斯卡,合译:吴宏耀,魏晓娜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参著:

1.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第六章"诉讼认识"),法律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2.江伟主编:《统一证据法建议稿及理由书》(证据法"一般规定"的条文及其论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宋英辉主编:《刑事程序法功能研究》(第八章" 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第十章" 公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陈卫东主编:《模范刑事诉讼法典》(第二编"证据":第102条至第204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论 文:

1.《对设立非法物证排除规则的质疑》,载《法学论坛》1997年第4期。

2.《简论刑事诉讼法学中的主要证据的概念与范围》(周士敏、吴宏耀),载《法学》1998年第7期。

3.《论疑罪从无原则的理论基础》,载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编《中国政法大学优秀论文选集》(1998年卷)。(该文获1998年中国政法大学校庆优秀论文一等奖。)

4.《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及其程序保障》(宋英辉、吴宏耀),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2000年全文转载;被美国耶鲁大学全文翻译并收入"Law in Contemporary China"[YALE UNIVERSITY RIS Publishing Center Course Materials Packet (LAW21179_Pkto9) ]。该文获全国第四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5.《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回顾与前瞻》(樊崇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1999年第12期。(《法学复印资料-诉讼制度》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获《人民检察》杂志社1999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6.《中国刑事庭审制度的改革与特色》(樊崇义、吴宏耀),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1期。

7.《我国刑事简易程序使用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载《法学文稿》2000年创刊号。

8.《刑事自诉制度研究》,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政法论坛》2000年第3期。

9.《不起诉裁量权研究》(宋英辉、吴宏耀),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政法论坛》2000年第5期。

10.《刑事证据前言问题研究》(樊崇义、锁正杰、吴宏耀、陈永生)(上),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11.《论我国诱饵侦查制度的立法建构》,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2期。(该文获《人民检察》杂志社2001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12.《外国证据规则的立法及发展》(宋英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2001第3期。

13.《刑事证据前言问题研究》(樊崇义、锁正杰、吴宏耀、陈永生)(下),载《证据学论坛》(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14.《联性规则》(宋英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2001第4期。

15.《传闻规则》(宋英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6期。

16.《意见规则》(宋英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7期。

17.《英国逮捕制度新发展》,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8.《酌定不起诉决定的实体效力》(樊崇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8期。

19.《侦查讯问制度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5期。

20.《刑事证明标准研究述评》,载樊崇义主编《诉讼法学研究》(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月版。

21.《论证据裁判原则》,载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编《法律应用研究》2001年第六期。

22.《论刑事证据规则极其制度构建》(宋英辉、吴宏耀),载《中国司法审判论坛》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23.《诉讼证明论纲》,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杂志》(第十一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4.《诉讼认识之结构分析》,载樊崇义主编《诉讼法学研究》(第五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25.《社会认知背景下的诉讼认识》,载王敏远主编《公法》(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6.《试论裁判事实的客观性》,载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六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27.《口供问题的真相》,载樊崇义主编《中国诉讼法判解》(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28.《论证据的自由评价》,载陈光中主编《诉讼法论丛》(第八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9.《现代法视野下的刑事诉讼》,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三期。

30.《刑事侦查中的事实发现》,载郝宏奎主编《侦查论丛》,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1.《刑事公诉制度的定位与改革》,载《法商研究》2004年第四期。

32.《司法裁判中的事实问题》,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六期。

33.《事实与规范之间》,载 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六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出版社2004年版 。

34.《刑事辩护的困境与出路》(吴宏耀、张燕),载《中国司法》2004年第12期。

35.《双重视角下的案件事实》,载陈泽宪主编《刑事法前沿》(第二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6.《刑事诉讼致力于事实真相么?》(托马斯·魏根特著),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十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

短论

1.《刑事精神损害的赔偿问题》,载《检察日报》2000年10月19日第5版。

2.《完善刑事证据规则的原则和要求》,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11月13日第3版。

3.《权利行使的限度》,载《中国妇女报》2000年12月2日第4版。

4.《刑事诉讼证明解析》,载《检察日报》2000年12月7日第3版。

5.《我国证据立法势在必行》,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12月11日第3版。(《法学复印资料-诉讼法学》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

6.《权威性知识与诉讼证明》,载《法制日报》2000年12月17日第3版。

7.《证言的可信性与证人出庭作证》,载《中国妇女报》2001年2月10日第4版。

8.《质疑"私自录音不得作为证据"》,载《中国妇女报》2001年4月7日。

9.《刑事证明标准的基点:程序正义抑或实体正义》,载《法制日报》2001年4月15日。

10.《我国应当确立行政简易裁判程序》,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4月22日。

11.《刑事证明标准与非至上性》,载《检察日报》2001年5月1日。

12.《刑事证明与检察责任》,载《检察日报》2001年8月10日。

13.《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的论争》,载《检察日报》2001年10月12日 。

14.《包公断案中的臆断》,载《深圳法制报》2001年10月

15.《证明标准的立法视角》,载《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6日

16.《证明标准与现实中的刑事裁判》,载《检察日报》

17.《法律真实与人权保障》,载《检察日报》 2001年11月13日

18.《证明标准与裁判事实》,载《人民法院报》 2002年2月

19.《刑事证明标准的背面:无罪裁判》,载《人民法院报》2002年3月

20.《证据的概念及相关问题》,载《法制日报》2003年7月17日

21.《法律平等保护的两张面孔》,载《法制日报》2004/12/3

22.《如何准确理解诉讼法学意义上的案件》,载《检察日报》2004/12/15

23.《关注少年刑事司法制度》,载《法制日报》2005/6/1

24.《北京规则检讨》, 载《法制早报》2005/6

25.《监狱不是完整意义的侦查机关》, 载《检察日报》2005/8

26.《开庭审理前,检察机关可以撤诉》, 载《检察日报》2005/9/15日三版

上一条:王桂强 下一条:卫跃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