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谢佑平

谢佑平,男,湖南宁乡人,1964年9月出生,法学博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司法与诉讼制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院、华东政法大学、福州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培训中心客座教授,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入选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杰出中青年法学家。主要经历:学习:1985年,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得诉讼法学硕士学位;1998年,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诉讼法学博士学位。工作:1988年起在西南政法大学任教;1994年破格晋升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科副教授;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1999年起担任诉讼法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2001年作为杰出人才被复旦大学引进。现(2012年)任复旦大学教授,国际刑事司法专业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司法与诉讼制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其科研成果遍及刑事诉讼法和司法制度的各个具体领域。特别在刑事诉讼的国际准则、刑事诉讼中的诉权、诉讼文化及其与诉讼模式的关系、刑事强制措施的性质方面,其展开的学术研究所得在诉讼法学界都属于开创性成果。重要奖励:1、《刑事诉讼法教材与教学方法改革》2000年获司法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刑事诉讼法(上、下)》2002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刑事诉讼中的司法审查》2004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宪政与司法:刑事司法权力配置与运行》2006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所获荣誉:1999年获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02年获上海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7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后备队;2008年人选上海市领军人才。

 

 

研究成果
科研项目

1、《公设辩护人制度研究》,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

2、《中国检察监督的政治性与司法性研究》2007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

3、《刑事司法权力配置与运行研究》,2003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4、《律师制度比较研究》,1998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

5、《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1999年司法部科研项目;

6、《刑事诉讼中的行政权与司法权关系研究》,2003年司法部科研项目;

7、《刑事司法改革研究》,2003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8、《程序法定原则研究》,2005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主要著作

1、《刑事诉讼法新论》,专著,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刑事诉讼模式与精神》,独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社会秩序与律师职业》,独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刑事诉讼法学论点要览》,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研究》,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6、《刑事诉讼法原则——程序正义的基石》,专著(与万毅合作),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7、《刑事侦查原理论》,专著(与万毅合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刑事司法程序的一般理论》,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司法公正的建构》,专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10、《程序法定原则研究》,专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11、《刑事司法权力的配置与运行研究》,专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刑事救济程序研究》,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3、《检察实务中的程序问题解析》,专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

14、《中国检察监督的政治性与司法性研究》,专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

15、《刑事程序法哲学》,独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

16、《司法评论(第一卷)》,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

17、《司法评论(第二卷)》,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版;

18、《民事证据运用丛书》,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教材(主编与参编)

1、《刑事诉讼法学新论(法律硕士(JM)联合教材)》,谢佑平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公证与律师制度》,谢佑平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刑事诉讼法学》,谢佑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证据法学》,谢佑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证据法学》,谢佑平主编,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写中;

6、《刑事诉讼法学》,陈光中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刑事诉讼法学》,樊崇义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8、《刑事诉讼法学》,卞建林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9、《刑事诉讼法学(上、下)》,徐静村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0、《律师法学》,谭世贵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1、《中国民事诉讼法要论》,谭兵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2、《中国审判理论研究》,王洪俊主编,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论文

1.《律师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载《律师与法》1986年第10期

2.《提高检察人员素质管见》,载《法学季刊》1987年第4期

3.《律师分工应专业化》,载《北京律师》1988年第1期;

4.《政治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载《政治与法律》1988年第2期;

5.《检察机关行政诉讼法律监督刍议》,载《当代检察》1988年第3期;

6.《论审判行为》,载《行为法学》1988年第4期;

7.《刑事控诉与辩护关系论》,载《法学天地》1988年第5期

8.《我国应制定[图书馆法]》,载《现代法学》1988年第6期;

9.《国外律师辩护制度摭谈》,载《北京律师》1989年第1期;

10.《商品经济与律师服务》,载《法学天地》1989年第5期.

11.《廉政建设与行政诉讼》,载《法律与社会》1991年第1期;

12.《法律顾问应为企业提供超前服务》,载《律师与法制》1991年第2期;

13.《检察机关应加强对自诉案件的监督》,载《检察研究》1991年第2期;

14.《人民法院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政法学刊》1991年第3期

15.《辩护律师与公检法之间的关系》,载《中国律师》1991年第3期

16.《完善刑事诉讼法,促进反贪污贿赂斗争》,载《政法丛刊》1991年第3期;

17.《刑事诉讼中的诉权探讨》,载《现代法学》1992年第1期;

18.《公诉人与律师》,载《律师与法制》1992年第4期;

19.《无罪推定原则评论》,载《法学评论》1993年第5期;

20.《廉政建设与检察监督》,载《现代法学》1993年第6期;

21.《刑事审判模式探析》,载《政法论坛》1994年第3期

22.《刑事诉讼程序的法理学分析》,载《法学评论》1994年第5期;

23.《关贸总协定与环境保护》、载《法学评论》1995年第5期。

24.《背景与机理:律师制度的宏观考察》、载《现代法学》1995年第6期。

25.《市场经济与法律服务》、载《司法行政优秀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获司法部优秀论文二等奖.

26.《刑事诉讼模式评论》,载《云南法学》1996年第2期;

27.《论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载《政法学刊》1996年第2期

28.《理想与现实:评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载《现代法学》1996年第2期。(人民大学《诉讼法学》1996年第5期)

29.《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人民检察工作》、载《云南法学》1996年第4期

30.《刑诉制度改革要落实配套措施》.载《政治与法律》1996年第4期.

31.《美国律师制度管窥与思考》、载《律师与法制》1996年第4期。

32.《新旧刑事诉讼法的主要区别》、载《法律函授》1996年第4期。

33.《“混合型”刑事诉讼模式评论》、载《法学》1996年第5期。(人民大学《诉讼法学》1996年第5期)

34.《世界刑事诉讼发展趋势与中国刑事诉讼的改革》、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5期。(人民大学《诉讼法学》1997年第3期)

35.《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人民法院审判工作》、载《法学评论》1996年第6期

36.《同步与差距:从国际标准看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载《政法学刊》1997年第1期。

37.《我国法院功能模式演进历程的宏观考察》,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8.《论律师在法律秩序建构中的作用》,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1期,

39.《律师执业与社会条件关系论析》,载《现代法学》1999年第1期;

40.《撤回公诉论》,载《云南法学》1999年第3期;

41.《诉讼文化论》,载《诉讼法学新探(陈光中教授论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42.《关于刑讯逼供的理性思考》,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43.《刑事诉讼诉审同一原则探讨》,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44.《论我国律师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被《新华文摘》2000年第5期‘论点摘编’)

45.《论拒绝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6期,*

46.《刑事诉讼牵连管辖制度探讨》,载《政法学刊》2001年第1期*

47.《论刑事审判对象》,载《云南法学》2001年第1期*

48.《一事不再理原则重述》,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2001年第9期转载;

49.《审判中立论》,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50.《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载《重庆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51.《刑事诉讼相应性原则的法理探析》,载《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5期*

52.《模式与定位:法院变更罪名探析》,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7期*

53.《刑事诉讼国际准则视野中的证据排除规则》,载《证据学论坛》第3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54.《刑事诉讼国际准则与中国刑事诉讼》,载《金陵法律评论》2001年春季卷;

55.《论程序法定原则》,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56.《刑事辩护制度发展史论纲》,载《法律科学》2002年第1期;

57.《论刑事诉讼的参与原则》,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58.《程序法制原则评论——兼评司法机关的解释权》,载《诉讼法学研究》(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上一条:徐鹤喃 下一条:肖建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