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次 姚建宗,1966年生于四川通江 1989年7 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7年7 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1992年7月起在吉林大学法学院任教,1994年9月晋升为讲师,1998年9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2001年5月被评聘为吉林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08年当选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现任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85工程吉林大学法律与经济全球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 研究成果: 主要著作 专著:1、《法律与发展研究导论》(个人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法治的生态环境》(个人专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3、《法治思语》,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4、《法律之理的遐思》,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法治的生态环境》(个人专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译著:1、《罗尔斯》(与高申春合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与孙世彦合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编著:1、《法理问题之初步体认》(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参编:1、郑成良主编:《法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任副主编;2、张文显主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参编第7、10、11章;3、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版,参编第16、29章。 主要论文:1、《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理论建构》,《中国法学》199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出版工作•图书评介》1996年第4期转载;2、《理念•信仰•法治》,《检察日报》1996年11月25日“理论新苑”;3、《学术自信、学术宽容及其他》,《湘江法律评论》第1卷,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4、《论法律义务的结构、特征与功能》,《长白论丛》1996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10期存目;5、《法律行为本体论论纲》,《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6、《法律效力论纲》,《法商研究》1996年第4期;7、《时代要求的理性选择:财产权的平等法律保护》,《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3期(增刊);8、《法律制度构造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7年第1期转载;9、《法的哲学理解》,《长白论丛》1997年第1期;10、《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2期;《检察日报》1997年4月28日“理论新苑”作“论点摘登”,《新华文摘》1997年第6期存目;《新华文摘》1997年第8期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7年第6期转载;11、《制度、法律与经济发展:一个初步分析》,《法制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论文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2、《论法律移植》,《法制现代化研究》(第三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3、《为法哲学申辩:法哲学研究提纲》,《法律科学》1998年第1期;14、《法哲学批判与批判的法哲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8年第4期存目,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8年第4期转载;15、《法律与发展研究:一个待开拓的领域》,《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16、《转换维度 拓宽视野——法学研究方法论变革》,《世纪论评》1998年第2期;17、《中国法学研究的方法论缺陷及其校正》,《社会科学报》1998年8月20日;18、《美国的法律与发展研究》,《法制现代化研究》(第四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9、《中国法理学二十年》,《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8年第12期转载;20、《法律与发展研究的理论倾向》,《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9年春季号;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9年第7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4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2期转载;21、《科学批判与法哲学的发展》,《法学》1999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9年第8期转载;22、《如何进行法理学思考》,《湘江法律评论》(第三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3、《法治的人性立场》,《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24、《国外政治发展研究述评》,《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政治学》2000年第3期转载;25、《法治的人生态度》,《现代法学》2000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6期存目;26、《法治的多重视界》,《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第4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2期转载;27、《生活的场景与法治的向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3期转载(卡片);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第7期转载;28、《法治的人文关怀》,《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29、《法治与良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5期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第9期转载;30、《法治的审美旨趣与美学意境》,《法学》2000年第7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第10期转载;31、《法治:符号、仪式及其意义》,《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32、《法治与公共话语》,《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3期转载;《光明日报》2001年3月13日“论点摘编”摘登;33、《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与我国司法官遴选:基本认识与框架设计思路》,《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2期;34、《权利礼让 法律先行》,《检察日报 “法治评论”周刊》2001年10月10日;35、《权利的“神圣”与“卑劣》,《检察日报 “法治评论”周刊》2001年10月31日;36、《游戏规则约束不了制定者?》,《检察日报 “法治评论”周刊》2001年11月21日;37、《受教育权的艰难选择》,《方圆》2001年12期;38、《排队与法治》,《检察日报 “法治评论”周刊》2001年12月12日;39、《面向新世纪的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高教研究与实践》2001年1期;40、《略论我国法学教材建设的个性化改革》,《高教研究与实践》2002年1期;41、《略论法治建设中的程序优先理念与制度》,《安徽法学法律评论》2003年1期;42、《法治:何处热闹何处寂寥》,《检察日报 》“法治评论”周刊2000年3月15日;43、《“君子”与“小人”并重的法治》,《检察日报 “法治评论”周刊》2000年3月5日;44、《法盲》,载《检察日报 》“法治评论”周刊2002年1月23日;45、《纳税人意识》,载《检察日报》“法治评论”周刊2002年1月9日;46、《有“我”的法治》,《检察日报 》“法治评论”周刊2000年3月29日;47、《尊重规则》,《检察日报》“法治评论”周刊2000年2月16日;48、《生活与法治》,《检察日报》 “法治评论”周刊2000年3月1日;49、《当代中国的社会法治教育反思》,《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7月10 日;50、《法学研究问题意识应是一种自觉意识》,《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20日; 51、《乡村社会的司法治理》,《人民法院报》,2012年1月12日; 52、《司法文化的皮囊与神髓》,《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7年4日; 53、《法治的人生态度》,《法制资讯》,2012年7月30日; 54、《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1月10日; 5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3月10日; 56、《法治指数设计的思想维度》,《光明日报》,2013年4月9日; 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价值论》,《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3月15日; 58、《中国语境中的法律实践概念》,《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6月10日; 59、《认真对待司法改革》,《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7月10日; 上一条:杨素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