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宗旨是促进中华文明良性延伸

      中华文明是在人类整体文明发展史页相对各自封闭与独立的历史背景下建立并完成的。西周初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相当于现代联邦制管理模式的中央集权奴隶制国家在中国构建。西周末年,因为西周朝庭缺乏对待夏商以降近1000多年间封建专制体制下社会治理经验与教训得失的及时反省和改革,以致在辖治各诸侯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治理理念和作为上呈现出极度暗弱的势态,进而为各诸侯国内治国、治军、治学等各式锦绣俊杰如雨后春笋般的竟相破土涌现提供了在封建专制体制下十分难得的社会土壤。孔子作为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率先完成了对于之前中华民族生活和发展治理进程中得失经验教训的总结与理论完善,并系统地创立了以“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规范作为内核的关乎小者个人安身立命和大者社会治理之哲学理念兼备的儒家学说体系。随后二、三百年间,诸子百家,异彩纷呈,并由此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第一次奠定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大厦之基的系统思想构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构建奠立之后,在自秦王朝开始直至19世纪末“戊戌变法”运动前后2100多年间的漫长岁月过程中,除了历经北魏短暂灭佛运动之后的佛学文化最终被中华文明浅层融入之外,其中有关哲学、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的思想理念体系几乎原封不动地一直只是被因袭,却始终没有得到与时俱进的有效创新。归根结底,原因不外有二:在2000多年的国家治理进程中,在根本上没有消除封建专制体制所导致的人性压迫与阶级对立,从而导致全民族创造能力被大大地内耗而削弱;缺乏对于整个宇宙、地球与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理性探索和遵照。简言之,之于民族和国家自身治理的社会实践的探索,始终没有切实地步入近、现代的历史进程。 

      19世纪末年,中华民族在历经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海战失败后,有识志士深感到了自我文明文化底蕴所籍综合性能在国家治理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有力不从心。中华民族孱弱岌危且深处知识饥荒之际,严复将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摘译成《天演论》率先传入中国,其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学实证原理第一次给中国人提供了人类社会发展同样是遵循“优胜劣汰”生物学原理的坚实理论依据,拨亮了中国人的内心理性。之后,西方的一些哲学、政治、经济、文化、逻辑、教育、医学、军事、生物、宇宙等各个领域的学说先见,在20世纪上半叶里,通过各种途径得以先后译传中国。其中陈望道、陈独秀、李大钊等有识之士引进了马克思思想体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理念,进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历史进而走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进程。自此,可以说民族和国家治理的实践始才步入有质变的进程,再次出发重新探索之于民族和国家兴盛的治理实践之路。 

     中华民族发展至于21世纪上半叶的今日,事实上,中华文明的伸展或者退缩再一次现实而严峻地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华文明之所以在以往迄今屹立有5000年不倒,其根源在于以儒学为代表的文明渊源内核里奠定了全人类其它民族无法超越的关于人类生活和发展其中的部分基础思想。这些基础理念包括:生活的基础方法: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生活的基础法理:仁爱与正义;社会治理的基础准则:仁政与德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等。这些基础思想乃源由大“道”所揭,是人类社会任何一个民族且无论发展至于什么样的历史阶段都不可违背的基础法则。相比较之下,欧洲社会自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历经近2000年之间,在西自大西洋东岸东到黑海沿岸、北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及北非的广大的区域间,你方唱罢我登场,民族和国家的领土结构不断地重组与并购,其中的根本原因便是缺乏了如我儒家学说思想这样奠定有已经及于基底的之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以“仁”为根本的核心认知理念建构。然而,全人类的文明生态结构是从全球各地并勃开始与发展的,也即并非源于单支独流的,在发展过程中,任何一支单质文明都有可能因为不论在什么因素导致下的发展停滞便将可能会被领先发展的其它文明支系所超越甚至取代。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学基础原理之于人类社会的直接反映。就中华单支文明而言,在系统构建之后,迄今业经2000多年的岁月消耗,尽管文明的内核仍然在熠熠生辉,但老本其中的“综合性能”已经有显然呈现出“取用不敷、应用不胜”的存在因素。这从我们看到在大英博物馆内陈设的许许多多十分珍贵的却是在从未曾经支付对价的情况下被掠自原中国圆明园的人类文化晶品时,我们分明就清楚地知道我中华民族曾经因为囿于自身的狭隘、自大、自私、无知、停滞等国家(社会)治理因素所由导致的怠于对自身民族和国家(社会)生活秩序的公信治理的及时建构、疏于对于人类社会未知领域的勇先探索、失于对之于全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责任的自觉担当等,所已经为之付出的不堪回首的十分沉重的历史代价。 

      中华文明体系的实质性内涵,无疑至少是渊含整个东亚地区,乃至包括整个东南亚的。但现在除了朝鲜还“依稀”称兄道弟之外,日、韩显然已经“家产”独立,并都找到了远隔重洋的强大主子美国。在东南亚,除了柬埔寨等极个别的“拜把子”外,也早已经纷纷“析产单过”,“反认他乡是故乡”。眼下,中华文明的内核可能面临着如下正在重组或者形成的文明支系严峻地挑战与围堵:1、以美国为代表的新西方文明支系,这一支系以代表上苍理性自居,在未来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哲学等领域的发展方向上将具有十分强大的构建能力与驱动能力,也是目前在全球之于其内在的文明生长系统其中治理水平最高的文明支系;2、努力融入西方文明元素的印度新文明支系,这一支系具有顽固性与在一定程度上的进攻性和干扰性;3、长期脱亚努力产生的日本新文明支系,是一支怀有欲灭亡中华文明或者取而代之野心的极端凶恶的异质力量,是对于中华文明最具侵略意识的真正的敌人;4、背离中华文明而逐渐形成的东南亚新文明支系,这一支系的特征是各自为政、貌合神离、欺软怕硬、唯利是图,是一支中华文明生态良性伸展的干扰支系;5、因为美国的拿捏而将可能会重组或形成的朝鲜半岛新文明支系,这是一支存在顽固“朝鲜(韩)民族主义”意识而或将与中华文明若即若离的文明支系。以上这五股支系都已经在实际上包围或者干扰着我中华文明支系的有效生长与良性延展。之于西亚和中东的伊斯兰文明支系、中亚文明支系、俄罗斯文明支系和欧洲文明支系以及其中的组成部分与我中华文明的关系,在未来则将充满着变数,其中变数的要津便取决于中华文明的内在驱动力是趋向于强劲或者弱小,则便由赖于民族和国家自身治理的现代化的进程的切实和快速与否。 

      中华民族是中华文明的有效载体,中华文明是民族祖先历经数千年的文明苦旅与地理建构而逐渐组建形成的,是整个中华民族得以立足于全人类的基础支撑。早在西晋时期,中国的版图便已经远括朝鲜半岛北部、外蒙;唐朝时更兼有今西亚、中亚、南西伯利亚的辽阔地区;元时中国的版图一度兼有几乎今西亚、中亚全部与自鄂毕河往东、北接北冰洋、东至白令海峡的辽阔疆域。明清时期则大批属土沦丧。国家现有的版图大致形成于清末。欧洲大航海时代开始后的15世纪以降至于17世纪下半叶,以英国等几个及早完成资本主义的生产与分配方式建构的国家为代表的欧洲理性迅猛地得以发展起来,进而遍索全球人类文明成果。东方富庶“中国”被西方人发见之后,东亚这片土地上便有不断地来自欧洲、俄罗斯、北美的“寻宝”者,更有来自东方邻国大和民族的侵吞虎视。中华民族之所以曾经在长时期里遭受了这样的不测与屈辱,其中根本的缘由便是自身社会和国家的治理实践相比较于欧洲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的严重地有了滞后。 

      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毋宁理解为是中华文明主体的有效维护并予以再度踏上征程。如此,首先,便是须切实有效地构建起得能全面激活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现代国家治理机制;其次,则是要建构起国家疆域寸土不失地捍卫并心存收复有关失地的坚实的民族意志。这二者应是中华民族复兴其中最基础也是须确立为必要条件的题中本义。中华文明主体的有效维护与良性延展的切实驱动力,则来源于善于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善于求真和探索的能力、善于自省和自新的能力。中华文明的能否得可持续地有效维护与良性延伸,便取决于:1、国家和民族治理的现代化所赖支撑的哲学思想与治理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得以有领先于全人类的全面的布新能力;2、国家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作为能力能否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得有切实裕如的可支配构建;3、全面市场化的治理规则和市场要素的配置方式,能否得以有根本性地、无缝隙地根植于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全面的基础结构的层面里,以使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效率得以有“人尽其才”地根本性释放;4、全民族的国家凝聚力能否切实地形成理性的爬升能力和冲击力量。  

      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文明的可持续地有效维护与之于未来的良性延伸,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全人类的。在全人类生活和发展秩序的现阶段里,中华民族切实复兴与中华文明之于时间和地理的正值跨越的原动力,归根结蒂,是须源由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自身治理能力的全面的现代化进程的建基于根本并且是有足够的迅速。

 

 

稿件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黄元 

原发布时间:2015年2月11日

网址:http://www.rmlt.com.cn/2015/0211/372657.shtml 

上一条: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下一条:人民论坛网:公众舆论的“透明”与“屏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