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次
【中文摘要】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核心和重要支撑,也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经济单元。在当前国际形势严峻,美国贸易霸凌和国际经济复苏处于缓慢期的现实环境下,跟踪研究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经营困境和政策建议,对于一个地方经济布局、产业转型,乃至全国中小企业的政策出台、产业调整和跨区域协同等都具有是非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全文】
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影响着潍坊市县域中小企业的走向。2019年课题组用春节时间,组建了调研团队,通过采取个别访谈、现场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跟踪和掌握潍坊市潍城、奎文、临朐、安丘、昌乐等县市区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试图发现和提炼制约县域中小企业发展的痛点和困惑,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中小企业发展趋势,对县域中小企业发展和政策制定做出准确的预判。
通过企业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一是,县域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堪忧。潍坊市16个县市区中小企业存在产品同质化、技术含量低、融资成本高、税负压力大等经营困难和挑战,相当一批出口型中小企业利润率显著下降,部分中小企业出现了行业性亏损或转产、倒闭。不少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2018年利润增幅同比下降,个别地区出现了批量企业停工、半停工现象。
二是,县域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潍坊市16个县市区被调查企业广泛分布在一二三产的各个领域,占据绝对的数量优势。春节调查分析,约有34%被调查企业员工不足50人,只有29.2%的员工超过300人。表明被调查企业规模普遍不大,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是,寿命短且分散。潍坊市16个县市区多数被调查县域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低,平均寿命只有3年左右,产业分散,主要在传统农业、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相关产业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工资报酬低等。
四是,资金实力较弱。潍坊市16个县市区多数被调查县域中小企业规模偏小,产品质量不高,绝大部分盈利能力弱。问卷调查发现,被调查企业约80%净盈利率低于8%。这与我国房地产、金融和能源类企业动辄15%以上的净利率比较,盈利能力较低。
五是,研发投入少。潍坊市16个县市区被调查中小企业普遍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缺少研发和专业人员。约53.8%以上的被调查企业科研投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在3%及以下。企业自有专利和知识产权较少。
六是,经营管理滞后。潍坊市16个县市区多数被调查企业缺少明确的发展战略,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组织结构简单,管理人格化,没有严格的管理层级,管理权力集中于所有者一人手中,企业缺少活力和创造力。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较短的一个重要原因。
春节调研分析发现,潍坊市16个县市区多数被调查企业可能存在产业政策、经营环境、融资体制、要素市场、成本结构、投资及国际市场、营商环境、政策匹配性、乡村振兴、盈利能力等十大痛点,分别是:
调研分析发现,潍坊市16个县市区被调查的县域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业,多数属于产业链的低利润区。由于缺少核心技术,为维持生存,这类企业只能不断扩充产能,维持微利。但只要市场萎缩、产品价格下降、销售不再成长,企业马上面临生存危机。
调查发现,相当一批被调查企业产品或服务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多数县域中小企业处于市场的“红海”,需靠科技创新、改善管理、降低成本等获利。从调研情况看,亏损和严重亏损企业约占被调查企业的20%。约有57.5%的被调查企业处在微利状态。由于县域中小企业缺乏独特的盈利模式、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不高等,生存发展的压力很大。
从本次调研看,约有57.5%的县域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约有27.4%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约有10.4%的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于民间融资,上市融资的比例狠小。县域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约有55.7%%被调查企业融资成本超过总成本的10%,比大型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高出很多。一些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贷款,只有依靠高成本的民间借贷,加大了融资成本,容易出现被调查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增加。对于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混合类企业等融资难度分析发现,一二三产融合类企业和制造业企业融资较容易,农业和服务业等融资较困难。问卷交叉分析发现,约66.67%被调查混合类企业(一二三产多元化的企业)认为融资较容易,约33.33%的被调查农业企业融资较容易。同时,约30%制造业企业和20%的农业企业表示融资特别困难。表明一二三产融合类企业可能有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等新题材、新产业,更加符合银行贷款等行业投向,容易得到资金支持。传统农业、传统制造业和高能耗的产业等属于限制性产业,被银行等金融机构排除在投资目录外。
从调研分析看,中小企业由于地理位置和工作环境等受限制,难以吸引高素质、专业性人才,“用工荒”趋于常态化和普遍化。科技研发占全部收入比重在1%以内的被调查企业占32.1%,1%-3%的占21.7%,两项合计达到53.5%。表明潍坊市各县市区中小企业的科技投入和研发能力较弱,缺少竞争力。
5、成本结构的痛点:上涨成为常态且需调整调查发现,潍坊市县域被调查中小企业原材料、工资、社保、物流等成本总体呈现上涨的趋势,部分行业涨幅较大。如:约有63.2%被调查企业的社保成本超过了企业总成本的10%,反映了社保成本是企业经营的较大负担。
被调查企业社保成本进一步分析发现,县域中小企业对成本预期并不乐观。交叉分析表明,无力承担经营成本的被调查企业中,制造业、服务业和混合产业的企业各占约1/3,表明多数企业对未来成本增加忧虑。认为未来成本降低的被调查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这表明部分制造业和一二三产融合企业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管理、降低各种成本,未来将会出现少数业绩良好、有活力的中小型科技制造业或者休闲旅游、健康医疗等服务型中小企业。
从调查分析看,约有57.6%的被调查企业未来投资将减小或维持,在国家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条件下,稳投资、稳预期、稳外资等成为2019年县域中小企业工作的主旋律。
春节调研发现,约60.4%被调查者对政府服务和公正性表示了认可。仍有8.5%的被调查者对政府服务和公正等表示不满,这表明,在个别地方、某些领域有些政府机构存在某些问题或不好的工作作风,没有得到企业和社会认可。有17.9%的被调查者对当地政府的腐败和滥用权力表示了强烈不满。这表明,在个别地方党委、政府还有贪污、受贿、懒政和不作为等问题或行为,造成了社会不满,这再次表明了“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
约有97.2%的被调查者期盼当地政府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税收、资金、社保和土地等政策支持。这表明,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地方政府当前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投入仍然不够,企业对其还有更多的期待。
关于县域小企业投资农业项目和乡村振兴的意愿,约26.4%被调查者表示不想投资、绝不投资,而愿意投资、特别希望投资的被调查者只有20.7%。表明了农村项目和乡村振兴等受到产业政策、资金规模、项目性质、融资条件、盈利水平和管理能力等影响,对于多数中小企业来讲,既是一个机会,也是当前很难盈利或者很难实现稳定收入的一个领域,企业的投资意愿并不强烈。
调研分析发现,大数据、互联网、房地产、金融等行业利润偏高、行业利润分配不均,制造业盈利低且政策不宽松等因素将
进一步影响投资的方向和规模。约25.5%被调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只有约20.5%的被调查企业净利率超过8%,表明被调查县域中小企业数量多,总体盈利低,增长后劲不足。
聚焦潍坊市县域中小企业面临的10大痛点,提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八大政策建议和对策:
探索和完善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和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各部委,山东省、潍坊市、各县区对县域中小企业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人才等政策扶持。设立国家、省市县等层面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动能转换产业基金和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基金等,该项资金优先支持中小企业高精尖技术和项目发展。
完善县域中小企业产业研究和数据库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扶持服务平台和工作机制。加大对县域中小企业的产业分析和政策效果评估,适时调整优化产业目录和扶持政策,继续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合理引导中小企业兼并重组,优化或淘汰传统产业和落后产能。出台山东省、潍坊市县域中小企转型和动能转换鼓励政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高精尖产业或项目。
发挥各级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的融资引导作用。增强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意识和能力,扩大对民营企业的有效金融供给。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扩大直接融资。逐步减少反担保等要求。设立潍坊市县域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引导基金或信用保证基金,重点为首贷、转贷、续贷等提供增信服务。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提高不良贷款考核容忍度。(四)减轻税负水平进行县域中小企业税收成本测算,着力于研究和解决县域中小微企业高度关注的税收等敏感问题。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切实减轻县域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继续简化山东省、潍坊市和各县市区的行政体制改革,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强化对县市区中小微企业贷款全生命周期的穿透式风险管理。
调整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组织方式,以组织创新驱动企业的转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财务管理和风险评估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引进和聚集的高素质人才参与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推动中小企业共建共享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等平台建设,加快先进制造技术、标准、工业软件向中小企业推广应用。加强对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的科技服务和资金支持,加大对国际市场先进技术研发应用的项目投资。完善中小微企业科技研发共享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动中小企业向高精尖方向提速发展。
深化政府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权力清单管理。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制定民营企业与县域中小企业服务年度目标,加大正向激励力度。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抓紧清理与民营企业形成的逾期欠款,确保民营企业有明显获得感。
鼓励并扶持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完善劳动力市场,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专项基金等作用,促进中小企业海外战略合作,推动中小企业向高端化、国际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增强中小企业的盈利和综合竞争力。
原发布时间:2019/9/24 8:46:29
稿件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网址: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FullText.aspx?ArticleId=109528&li...
上一条:齐精智:股权代持协议无效实际出资人的法律风险
下一条:金 飒: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建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