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甄鹏:制度与素质 民主与法治

【中文关键字】制度;素质;民主;法治

【全文】

      在中国,制度与素质的关系争议极大。有的人认为素质重要,公民的集体素质决定了该国适合哪种政治制度;有的人认为制度重要,国家制度决定了该国公民的素质水平。对于这个问题,我多次在文章中表述过。现整理如下。

      一、公民素质的第一要素是法律素养。“像泰国、乌克兰这样的未成熟民主国家,缺的不是自由和民主,而是法治。法治内涵最难培养。上面需要依法办事的政府,下面需要建设公民社会。”(《乌克兰动乱的真相》,《高山西月网》2014年2月23日)

      二、在公民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下,激烈改变制度会导致动乱。“泰国不是不民主,而是民主过度了,缺乏法治观念。”(《政变引起恶性循环——以埃及、泰国和乌克兰为例》,《联合早报网》2014年2月25日)“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民的素质。所谓的国民的素质,主要指他们的政治、法律和文化上的素养。弗里德曼问奥巴马在外交政策上的教训,奥巴马说,经过了伊拉克、利比亚之后,他懂得了,一个国家,仅仅有一个民主的体制是不够的,更需要有公民社会的支撑,因为最终国家如何运作,向哪里走,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所决定的。他举了突尼斯和利比亚的例子。我赞成奥巴马的观点。”(《制度与国情》,《联合早报》2015年1月19日)

      三、公民整体素质不高,不是施行专制制度的借口。“郑先生注意到了西方民主不是万能的,却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现象——国情论是专制国家执政者把专制合法化的最冠冕堂皇的借口。我们回到奥巴马的反思,提出一个他没有想到的问题:我们究竟应该让伊拉克人民生活在萨达姆的独裁统治下,还是让他们经过民主的阵痛,最终自由地选择未来?”(《制度与国情》)“采取什么样的国家制度,人民说了算。普选就是最好的一种方式。”(《再论制度与国情》,《联合早报》2015年3月13日)

      四、素质和制度一样重要,制度坏不能成为个体素质低的借口。“暴民乱国和权贵乱国一样可怕,素质和制度一样重要。”(《再论徐纯合案》,《联合早报》2015年6月2日)“制度腐败是一切腐败的根源,但这不能成为个体腐败的借口。这两点辩证统一,缺一不可。”(《方舟子为不进行政治打假辩护》,《共识网》2012年4月24日)

      民主—法治的关系,和制度—素质的关系类似,都是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民主制度影响了法治水平,但是绝不是后者的先决条件。专制社会也可以实现一定范围的法治,例如商鞅变法时的秦国。我个人认为,法治比民主更重要。

【作者简介】

甄鹏,山东大学学者。

 

 

原发布时间:2017/1/3 7:47:01

稿件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网址: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FullText.aspx?ArticleId=98612&lis...

上一条:张鑫宇:论我国刑事诉讼主体的界定 下一条:周林刚:我国宪法上的专政概念与平等原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