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司法部:公证职能与知产发展各环节初步对接

25地公证机构7年办理知识产权公证事项59万余件

公证职能与知产发展各环节初步对接

      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中国公证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公证服务知识产权发展情况报告》显示,自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正式实施至2013年,全国已有在册公证员12725名,共有各类体制形式公证机构2987家(不含港澳台地区),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紧密的公证服务网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6年至2013年共办理知识产权公证事项591654件。

      报告称,公证服务已经介入到知识产权的产生、使用流转和权利救济的主要过程,公证职能与知识产权发展的各环节实现初步对接。尽管目前知识产权公证办证量总体尚小,但呈现大幅增长趋势,整体发展潜力较大。从司法实践反馈来看,知识产权公证质量整体高,公证证据数量在知识产权审判占比大,采信率高,案件调撤率高。

      据了解,2014年公证工作被明确纳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写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2014年)》和《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精神,充分发挥公证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职能作用,做好知识产权预防性保护工作,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中国公证协会联合下发关于报送公证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的通知,利用第三方数据分析,就公证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组织编写了《中国公证服务知识产权发展情况报告》。这份报告是对公证法颁布后公证服务知识产权情况的全面梳理和分析。

 

稿件来源:法制日报

原发布时间:2015-05-25 08:53:19

网络地址:http://www.chinapeace.gov.cn/2015-05/25/content_11197700.htm

上一条:周强:把握群众需求 传播中国法治好声音 下一条:深圳检察官职业化改革纪实:知难而进的改革样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