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25年第1-4期案例裁判要旨汇编
    【学科类别】民商法学
    【出处】北大法律信息网首发
    【写作时间】2025年
    【中文关键字】公报案例;裁判要旨
    【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25年已发布4期,共3例案例(第2期未发布案例),其中民事类2例,知识产权类1例。北大法宝已第一时间收录,本文对3例公报案例的案号、裁判要旨进行了汇总,以供参阅。
      一、《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25年第4期
      (总第344期)
      1.吴某隆等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泸州市分公司等通海水域保险合同纠纷案
      【案号】(2024)最高法民再18号
      【裁判要旨】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保险人实际承担被保险人对第三者的损害赔偿责任的财产保险形式。在第三者因责任保险投保范围内的事故死亡时,保险人支付的保险金能否认定为该第三者的遗产,应当根据被保险人对第三者应负的赔偿责任之性质确定,不能仅因责任保险归类为财产保险即认定责任保险项下的保险金属于第三者的遗产。被保险人就第三者的死亡应当赔偿的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系对死者近亲属的赔偿,不属于该第三者的遗产,保险人根据责任保险合同就上述损害支付的保险金,不应认定为该第三者的遗产。
      【法宝引证码】CLI.C.559865864
      二、《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25年第3期
      (总第343期)
      1.海亮教育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等与浙江荣怀教育集团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案号】(2022)最高法民再131号
      【裁判要旨】在竞价排名过程中,未经许可擅自将竞争对手的知名商标或企业字号、企业名称设置为关键词,进行“隐性使用”的行为,主观上具有攀附他人商誉的意图,客观上利用竞争对手知名商标或企业字号、企业名称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原属于竞争对手的流量吸引至自身网站,从而获取竞争优势。此种参与竞争的方式和手段,不仅直接损害了竞争对手的权益,扰乱了正常的互联网竞争秩序,也对消费者权益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损害,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准则,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二款予以规制。
      【法宝引证码】CLI.C.558769444
      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25年第1期
      (总第341期)
      1.青岛华仁物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等物业合同纠纷案
      【案号】(2022)最高法民再223号
      【裁判要旨】一、个别业主与建设单位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关于排除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内容的约定,对物业服务企业不发生效力,该业主依然应当受到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约束。
      二、在确定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关系中的物业费时,应充分考虑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与物业服务合同在合同签订主体、价格协商的竞争性、公开性、社会公众认知、业主接受度、合同终止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单个业主和业主团体均没有机会参与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磋商谈判情况下,绝对以合同单价为准可能导致利益失衡,物业费计算应以前期物业合同物业费标准计算数额为基数,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认定。
      【法宝引证码】CLI.C.558583193


    【作者简介】  
    北大法宝司法案例研究组


稿件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学在线

原发布时间:2025/5/16 14:18:17

上一条: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民商事审判实践疑难问题解答(二):合同纠纷部分 下一条:摩根士丹利重申增持的泡泡玛特,如何操作RW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