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产业互联网密码:解锁万亿价值靠“要素RWA上链”
    【学科类别】网络法
    【出处】微信公众号:数字新财报
    【写作时间】2025年
    【中文关键字】互联网产业;数据资产权;产业革命;要素流通
    【全文】


      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一个根本性矛盾日益凸显:传统产业互联网构建模式难以突破企业间的“信任高墙”与“数据孤岛”。尽管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已实现物理世界的数字映射,但产业要素的割裂状态仍使产业链协同效率低下。

      产业互联网并非是企业间互联网,而应当是要素与价值互联网。当企业间的设备、订单、资金、工艺知识等核心要素无法可信流通,产业互联网便沦为数字化的“空中楼阁”。区块链技术的崛起,正为这一困局提供破题密钥——产业要素RWA上链,才是构建真正价值互联网的基石,也让RWA这一资产形式真正成为产业降本增效,降低信任成本,提升要素流通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强大工具。

      一、传统产业互联网的构建困境:要素流通的“三重门”

      当前产业互联网建设多沿袭“中心化平台+局部数字化”路径,存在结构性缺陷。症结本质在于传统模式试图用技术连接解决制度性问题,忽视产业要素流通需以权属清晰、规则透明、激励相容为前提。

      信任缺失导致要素流动梗阻。企业间数据共享因权责不明而裹足不前。某汽车零部件集群调研显示:73%企业拒绝开放生产数据,主因在于“贡献数据后权益无保障”(占比68%)。传统平台无法解决数据确权问题,使设备状态、工艺参数等高价值要素困于企业围墙内。

      价值分配机制失能。中心化平台易形成“数字佃农”模式。某钢铁交易平台曾引发供应商集体抗议:平台方通过掌控交易数据,强制收取15%佣金并压价采购,导致中小钢厂利润空间被挤压至不足3%。

      协作成本居高不下。产业链多方协作需反复验证数据真实性。浙江某纺织产业带测算:一笔跨境订单需经27次数据核验,仅验真成本就占交易额的8.4%,严重侵蚀产业利润。

      二、RWA重构要素流通:从技术工具到制度基础设施

      基于区块链的要素RWA通过“三位一体”能力突破传统困局,使产业要素真正成为可编程、可流通、可增值的数字资产:

      (一)构建可信流通基座:分布式账本确权

      设备资产数字化。某机械集团通过区块链+IoT,为全球50万台工程机械生成唯一数字身份证。每台设备的运行数据、维修记录上链存证,使二手设备交易评估效率提升90%,租赁违约率下降47%。

      数据资产权属固化。某家电智能平台采用区块链存证设计图纸流转路径,设计方可按使用次数获得自动分成。某空调厂商新品开发周期因此缩短40%,设计侵权纠纷减少85%。

           (二)激活要素价值引擎:token化激励体系



      (三)重构协作规则:智能合约自治

      自动分账机制。某智联物流平台将运单、仓单上链,货主、承运方、仓储方按预设规则自动分账,结算周期从45天压缩至T+0,年节省财务成本超3亿元。

      合规性自验证。某乳业公司在区块链记录奶牛养殖、加工、质检全流程,监管部门可实时验证数据真实性,产品抽检不合格率降至0.02‰,远低于行业0.5‰平均水平。

      三、要素RWA上链的实践范式:从连接器到价值网络

      产业要素上链不是简单技术移植,而是通过三层架构重构产业生态:

      (一)基础层:产业要素多维实时数字化表达

      产业数字化转型正通过三大路径重构生产要素表达:一是物理资产映射,即将实体设备转化为高保真“数字孪生体”,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控与模拟优化,如工厂机床通过三维模型同步运行数据。二是权益凭证生成,即将产能、服务等资源权益化(Tokenization),形成可拆分交易的数字权益凭证。例如某光伏企业将1MWh发电量生成通证,实现产能灵活流通。三是知识封装沉淀?,将行业经验编码为可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某轴承厂商将故障诊断逻辑写入链上合约,设备异常时自动触发维护流程。

      平台化实践方面,领先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十多个行业的Know-how抽象为几百个标准化“工业微服务”,涵盖设计、排产、质检等环节。企业可像拼装乐高一样调用模块: ?中小制造企业组合“AI质检+供应链金融”微服务,快速构建质量风控体系;新能源车企调用“电池健康预测+碳足迹追踪”模块,半小时搭建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这种“积木式”创新使产业链能力复用效率大大提升,验证了生产要素数字化重构的规模化价值。

      (二)流通层:分布式市场构建可信数据空间



      (三)治理层:DAO驱动生态开放自治与进化

      某区块链汽车供应链平台创新性地构建了汽车产业链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由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和物流企业共同参与治理。该平台通过链上智能合约实现技术标准升级的集体投票决策,将传统需数月层层审批的流程压缩至平均2周内完成,效率提升数倍。例如,针对新能源车电池接口标准的修订,三方通过动态权重投票(根据采购量、物流份额分配话语权)快速达成共识,每年减少因标准滞后导致的产线停工损失超千万元。所有决策及执行数据实时上链存证,既保障了透明度,又通过零知识证明技术保护企业商业隐私。

      某省茶叶产业联盟链则聚焦农业数字化赋能。茶农通过物联网设备将种植过程数据(如农药残留检测、有机施肥记录)上链,经审核后获得通证奖励。这些通证可直接兑换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系统等高价农机服务,解决了小农户机械化投入难的痛点。该模式使参与者亩均收益增加2000多元:其中40%来自人工成本节约(智能农机替代人力),60%源于数据溯源带来的品牌溢价——消费者扫码可验证茶叶全生命周期信息,优质茶溢价率达30%。政府更可依据链上真实数据精准发放补贴,推动产业绿色升级。

      两个案例分别揭示了区块链在工业协同与农业普惠中的核心价值:前者以DAO重构产业链关系,将博弈转为共生;后者以数据资产化激活生产要素,让小农户共享数字化红利。

      四、突破发展瓶颈:制度与技术协同创新

      技术可靠性:异构系统集成与性能瓶颈。产业要素RWA涉及设备、系统、协议碎片化(如工业现场200+种通信协议),跨企业数据互通需攻克多源异构系统集成难题。同时,区块链性能难以支撑高并发场景(如物流平台日均千万级交易),需通过分片、跨链等技术优化,但落地成本与稳定性仍存挑战。

      法律合规性:数据权属与监管适配缺位。要素流通涉及敏感数据(生产参数、商业订单),现行法律对链上数据所有权、跨境传输规则尚未明晰。例如欧盟《数据法案》要求工业数据默认归属设备使用者,而国内缺乏配套细则,企业面临合规风险。此外,token激励可能触碰金融监管红线,需探索“贡献值+人民币”双轨制等合规路径。

      业务协同性:利益分配机制与生态壁垒。企业间数据共享意愿受制于价值分配失衡。传统龙头企业主导的平台易形成“数据垄断”,中小企业担心核心资产被无偿调用(如某汽车平台要求供应商开放全量生产数据却无分成机制)。同时,行业联盟链常因标准不统一(如碳排放核算方法差异)陷入“链间孤岛”,阻碍跨产业协作。

      解决方向:需构建“技术-规则-治理”三角框架——通过跨链中台兼容异构系统,依托立法明确数据资产权属,并设计基于智能合约的透明分成模型,方可打破要素流通桎梏。

      五、生产要素RWA上链到实现产业革命

      当产业要素RWA通过区块链实现可信连接与流通,其意义远超技术升级——本质是生产关系的重构。设备不再只是固定资产表上的折旧项,而成为可交易的数字资产;工艺经验不再随工程师退休而消失,而是转化为可增值的行业知识库;中小企业不必困于融资难,凭真实交易记录即可获得链上信用贷款。

      设想一下这样的图景。在华东某省织造产业带,3万台织布机正通过区块链调度昼夜不息;在北方某牧场,每头奶牛的耳标数据都在链上守护奶粉安全;在某重工集团的全球工地,设备运行数据正转化为价值涌动的数字矿藏。这些实践昭示着:产业互联网的真正生命力,不在于连接多少企业,而在于释放多少要素价值。

      产业要素RWA上链,正在将亚当·斯密“分工创造财富”的古老箴言,改写为数字时代的全新范式——流动创造价值,可信激发协作,共享定义未来。当链上奔涌的产业要素汇成洪流,一个无边界、自驱动、共进化的产业新生态已呼之欲出。


    【作者简介】
    张烽,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荷兰商学院访问学者,香港RWA全球产业联盟(筹)监督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智库专家和科技评价专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安全治理委员会委员,中国信通院法律大模型应用评审专家,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产业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安全治理委员会委员,国版链数据要素合规专家。


稿件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学在线

原发布时间:2025/6/17 8:20:16

上一条:大额USDT被盗,普通人如何找回?飒姐团队一文说清! 下一条:虚拟币犯罪类型与刑事辩护实务:法律定性、证据质证与辩护策略全解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