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债务人不当处分财产,债权人如何进行救济?(上)
【法宝引证码】CLI.A.4125844
    【学科类别】民商法学
    【出处】微信公众号:中银律师事务所
    【写作时间】2023年
    【中文关键字】债务人;不当处分财产;债权人;救济
    【全文】


      债务人在对外负有债务的情况下,为逃避已经进行或即将开始的强制执行程序,通常选择离婚分割、变卖、赠予等方式将其名下财产进行处分,其个人财产的减少往往对债权人的债权实现造成阻碍。债权人面对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对于受阻的强制执行程序,可以采取哪些救济途径来保障其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得以清偿?本文从保护债权人利益角度出发,展开分析几种债务人不当处分财产情形下的债权人救济路径,以期更好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
      一、债权人撤销权之诉
      (一)法律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规定,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第五百三十九条规定,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者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债务人的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故债权人提起撤销权之诉时,需满足以下条件:
      (1)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合法有效的债权;
      (2)债务人负担债务后,实施了不当财产及财产权益处分行为;
      (3)债务人不当处分行为对债权人的债权造成损害;
      (4)债权人撤销权应当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二)实务问题分析
      实践中,债务人将其财产不当转移以逃避执行的情形较为常见,债权人提起撤销权诉讼时,既可能存在债务人将财产转让给受让人,该财产此时由受让人所有(即该财产仅经过一次转让),也可能存在受让人受让该财产后又将财产转让给了次受让方,此时该财产由次受让方所有(即该财产经过两次或两次以上转让)。结合财产权属状态及转让次数,本部分内容分两种情况来分析债权人的应对措施。
      1、财产为受让人所有
      若受让人以不合理的价格受让债务人的财产,且符合《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的规定,债权人可以债务人及受让人为被告提起债权人撤销权诉讼,要求受让人向债务人返还该财产,并配合办理变更登记等义务。
      2、财产为次受让方所有
      (1)次受让方符合善意取得制度
      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1)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2)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3)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在(2022)新0203民初2822号债权人撤销权纠纷案例中,法院认为: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本案中,(2020)新0203执110号案件,当事人B应向当事人A偿还本息6,205,639.20元。2020年4月9日,我院因申请执行人当事人A撤回申请,终结执行。房屋1产权自2012年3月8日起一直登记在当事人C个人名下,该产权从未登记在当事人B名下。当事人B从未主动向原告或执行法院报告该财产信息。上述情况导致法院无法通过产权信息查询到涉案房屋的真实信息。当事人B在我院终结执行之次日即2020年4月10日办理公证放弃了涉案房屋的所有权,将涉案房屋产权赠与当事人C的行为系无偿转让财产。当事人C在获得产权后又于2020年4月26日与第三人当事人D签订《克拉玛依市存量房买卖合同》,办理过户手续,并获得了购房款550,000元。当事人C并未将房款支付给当事人B或者原告当事人A。当事人B至今还应向原告当事人A偿还本息6,205,639.20元。但因为执行中未发现被执行人当事人B有可供执行财产,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综上,当事人B无偿将房屋1转让给当事人C的行为,造成当事人B丧失了履行债务的能力,损坏了原告当事人A的合法权益。原告当事人A要求撤销当事人B将房屋1转让给当事人C的行为的诉求,合法有据,本院依法予以支持。本案中,当事人C将房屋1转让给第三人当事人D,第三人当事人D已支付了全部房款550,000元,且办理了房屋产权变更手续。原告当事人A撤销权的行使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返还房屋已属于履行不能,而房款550,000元作为案涉房屋的等价替代物应当返还给当事人B,故原告主张当事人C向当事人B返还房款550,000元的诉讼请求,合法有据,本院依法予以支持。
      若次受让方取得财产是善意的,且已经办理转移登记或者交付,则次受让方善意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此时,债权人可以主张撤销债务人与受让人之间的财产处分行为,无权撤销受让人与次受让方之间关于财产交易行为。但可以请求受让人就该财产取得的对价款清偿债权人的债权。
      (2)次受让方不符合善意取得制度
      在(2020)赣11民终144号案例中,法院认为:本案原告的撤销权行使涉及两个内容,一个是债务人琚道荣、刘仙兰将涉案房产赠予琚珂、张琪的行为,另外一个琚珂与张琪通过离婚,将涉案房产处分至张琪名下的行为,琚珂与张琪离婚分割涉案房产是否具有可撤销性?该院认为,从形式来看,琚珂与张琪的离婚协议属于财产分割,但实质上是琚珂与张琪通过以离婚的形式达到转移涉案房产目的的行为,三被告共同实施的两个行为最终导致的是涉案房产转移至第三人名下的一个结果,该结果对作为债权人的原告利益造成损害,因此原告有权主张对两个行为行使撤销权。第三人称琚珂与张琪属于离婚析产,原告无权撤销其财产行为的理由不成立,原告的诉讼请求依法应予得到支持。
      若第三人通过赠与或者不合理的对价取得受让人的财产,则第三人不符合善意取得制度。债权人可以债务人、受让人、其他第三人为被告向法院申请撤销债务人与受让人之间、受让人与第三人之间不合理财产处分行为,即可以同时撤销多个不合理转让行为。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
      (一)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故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原告应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或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2)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
      (3)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且该错误的裁判文书损害其民事权益;
      (4)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6个月内提起诉讼。
      (二)实务问题分析
      司法实践中,债务人借助司法公信力与他人恶意串通转移财产的情形复杂多样,且法院对恶意串通情形认定难度较大,债务人与他人相互配合,以便快速通过司法程序对财产权属进行确认,并取得对抗债权人执行的法律文书。本部分选取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情形,即债务人与其配偶通过虚假离婚诉讼转移共有财产,并通过调解书为其恶意串通披上合法且具有较强公信力的外衣,以此来论述债权人如何通过第三人撤销之诉来保障其合法权益。
      1、普通债权人可否作为原告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
      依据《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九民纪要)第一百二十条的规定,普通债权人原则上不得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只有在其有充分证据证明原裁判文书主文确定的债权内容虚假并且损害到其普通债权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
      在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2022)渝04民终1137号案例中,本院认为,田罡具有申请撤销秀山法院作出的(2021)渝0241民初1278号民事调解书第二、三项的诉讼主体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规定:“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第三人撤销之诉中的第三人仅局限于有独立请求权及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而且一般不包括债权人。但是,设立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目的在于,救济第三人享有的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因生效裁判文书内容错误受到损害的民事权益,因债务人与他人的权利义务被生效裁判文书确定,导致债权人本来可以享有撤销权而不能行使的,可以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对于除此之外的其他债权,债权人原则上不得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本案中,李秀华与刘茂林之间就案涉争议的房屋、生活帮助费及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权利义务,被(2021)渝0241民初1278号民事调解书第二、三项确定,减少了被执行人刘茂林的偿债能力,该减少行为是否正当,应进行实体审理方得厘定。田罡作为刘茂林的债权人,因案涉调解书致其无法行使对刘茂林与李秀华之间离婚协议涉财产部分的撤销权,其不是必要共同诉讼当事人而申请对该案再审,没有证据证明其债权是刘茂林与李秀华的夫妻共同债务,刘茂林与菲博尔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以上情形证明田罡无其他救济途径,其依法具有本案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诉讼主体资格。
      普通债权人对债务人与配偶之间诉讼标的不享有独立请求权,如果有证据证明民事调解书系当事人恶意串通的结果,在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的全部债权的情况下,双方关于财产的分配实际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可以认定债权人与调解书确定的关于财产的分配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有权就该民事调解书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
      2、如何证明调解书内容错误
      (1)财产分割时间与债权形成时间
      实务中,如果离婚后财产的分割发生在债务人债务形成前,此时认定恶意逃避债务的可能性较小。如离婚后财产的分割发生在债权人起诉或提起仲裁之后,一般法院会更倾向于认定为恶意逃避债务的行为。
      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2021)粤0307民初29400号案例中,本院认为,本案系第三人撤销之诉,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规定:“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在本案,原告陈某与被告刘某的借贷债务形成于2018年1月,此时被告刘某、吴某仍系夫妻关系,两人后于2020年1月经法院调解离婚,约定将夫妻共有的涉案房产全部分割给被告吴某所有并于同年8月办理了过户登记至被告吴某名下,而被告刘某并未从离婚调解中获得合理份额,事实上对夫妻共有财产中被告刘某应当分割的部分以不要求“对价”的方式处分,等同于被告刘某无偿转让其财产。现被告刘某仍欠原告陈某借款债务未清偿,该债务已进入强制执行程序,说明被告刘某无主动清偿意愿,亦缺乏清偿能力,被告刘某无偿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降低了被告刘某的偿债能力,损害原告作为债权人的利益,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原告有权主张撤销民事调解书中关于深圳市大亚湾西区某房产归吴某所有的分割约定,有事实及法律依据,本院予以支持。
      (2)财产分割和债务承担是否公平
      在离婚时,财产的分割和债务的承担应当是相对公平的,通过诉讼判决离婚一般不存在财产与债务分配相差甚远的情形。但在协议离婚或调解离婚时,财产的分割和债务的承担可能明显不匹配,甚至一方“净身出户”。例如双方约定将夫妻共有的全部财产或者主要财产归另一方,债务全部归自己,则有较大恶意逃避债务的嫌疑。
      在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佛中法审监民撤终字第8号案例中,杨焕强在对外拖欠巨额债务而导致上述财产被法院查封的情况下,在离婚诉讼中将上述财产全部分割给梁美群,导致其应得的财产份额丧失,明显降低了杨焕强的偿债能力,债权人债权将难以满足,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故债权人请求撤销调解书第二项的内容,本院予以准许。如前所述,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而不论该财产登记在哪一方名下,上述登记在梁美群名下的车辆、房产属于共同财产,故第三项关于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其它财产为各自所有的约定亦损害债权人利益,在查明杨焕强有巨额债务未清偿的情况下,应予以撤销。
      (3)其他证明夫妻双方假离婚真逃债的证据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情况来判断当事人是否恶意逃债,譬如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仍然同居生活、仍然以夫妻名义对外生活或举债、财产分割过户后但实际由被执行人居住等。
      3、关于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认定
      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需要认定民事调解书内容损害了债权人合法权益,如有证据证明夫妻双方恶意通过诉讼转移财产,在案件执行过程中,若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裁决确定的全部给付义务,故债务人转移财产的行为实质造成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全部实现,可以被认定损害其合法权益。


    【作者简介】
    彭新振,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内部合伙人,医疗与大健康产业法律事务部副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法律硕士。执业以来专注诉讼仲裁、公司综合类业务,尤其是生物医药领域企业。刘丹丹,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

稿件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学在线

原发布时间:2023/9/14 10:08:13  

上一条:网络时代限制言论自由的重要性及其原则浅析 下一条:工程总承包合同纠纷裁判规则(第21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