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数字发展全球研报|一文读懂区块链胖应用
    【学科类别】金融法
    【出处】微信公众号:数字新财报
    【写作时间】2025年
    【中文关键字】区块链技术;胖应用;数据主权
    【全文】


      在区块链技术从极客玩具迈向主流应用的关键十字路口,一个概念正日益频繁地被提及,并被许多资深从业者视为破局的关键——“胖应用”(Fat Apps),或称“胖协议”理论下的应用层。它与我们过去熟知的绝大多数区块链应用(DApps)有着根本性的逻辑差异。本文将深入浅出,从多个维度为您全面剖析“区块链胖应用”这一核心概念。
      一、 什么是“胖应用”?
      要理解“胖应用”,首先必须了解其对立面——“瘦应用”(Thin Apps)。在传统的Web2.0世界里,互联网的价值几乎全部累积在应用层。谷歌、亚马逊、脸书等巨头应用变得极其“肥胖”,它们掌控用户数据、创造巨额利润、拥有极高的护城河。而底层的TCP/IP、HTTP等网络协议则非常“瘦”,它们仅仅是价值中立的信息传输通道,自身无法捕获和积累价值。
      在区块链的早期(尤其是以太坊生态),人们曾天真地认为这个模式会被复制到Web3:协议层(如以太坊)变得非常“胖”,因为它捕获了所有价值(体现在ETH token的价格上);而应用层(DApps)则变得很“瘦”,它们只是调用底层协议的“界面”,其自身发行的Token价值有限,大部分价值都反馈给了底层公链。
      “胖应用”理论则彻底颠覆了这一认知。 它认为,在成熟的区块链世界中,价值积累将重新向应用层倾斜。具体而言,“胖应用”是指:
      拥有深厚护城河:不仅仅是一个前端界面,而是在协议层、数据层、商业模式层构建了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捕获核心价值:能够通过其原生Token或其他机制,直接捕获其创造的大部分价值,而不仅仅是作为底层协议的“导流”工具。
      掌控关键要素:对用户身份、数据、资产、社交关系等关键生产要素拥有真正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而非将其全部拱手让给底层公链。
      简而言之,“胖应用”是价值逻辑和商业逻辑自洽的、独立的、强大的经济实体,它建立在区块链之上,但最终的价值沉淀于应用自身。
      二、 为何“胖应用”概念会兴起?
      “胖应用”概念的兴起,是对早期DApp发展困境的反思和对区块链技术演进的自然回应。
      “胖协议”理论的局限性:虽然“胖协议”理论成功预言了公链Token的价值积累,但它也导致应用层创新乏力。开发者发现,无论应用做得多成功,最大的受益者似乎是底层公链。这种价值捕获的错位打击了应用开发者的积极性,导致生态内出现大量短期投机性应用,而非致力于长期创造价值的应用。
      用户体验的必然要求:早期的DApp要求用户每一步操作都支付Gas费、等待区块确认,体验支离破碎。要吸引下一个十亿用户,应用必须将区块链的复杂性隐藏起来,提供与Web2相媲美甚至更优的无缝体验。这要求应用层承担更多的责任,变得更“胖”,例如集成账户抽象、托管钱包、链下计算等。
      模块化区块链的趋势:随着Celestia、EigenLayer等项目的出现,区块链技术栈正在被解构。执行层、数据可用性层、共识层、结算层开始分离。这种模块化使得应用链(App-Specific Chain)或Rollup-as-a-Service成为可能。应用可以拥有自己专属的、高度定制化的区块链环境,这本身就是“胖应用”的终极形态——应用即链。
      商业可持续性的需求:一个无法产生收入和利润、仅靠通胀型Token激励的项目是无法长久的。“胖应用”必须探索真正的收入模式(如交易手续费、订阅制、服务费等),并将其与Token经济模型有机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 胖应用旨在解决什么问题?
      “胖应用”模型直击当前区块链应用领域的四大核心痛点:
      价值捕获失衡:解决应用层为协议层“做嫁衣”的问题,让创造价值者能公平地收获价值。
      用户体验割裂:通过将区块链技术“后台化”,为用户提供流畅、无感知的Web3体验,降低使用门槛。
      创新同质化竞争:通过构建应用特有的护城河(如品牌、数据、社区、技术),避免陷入单纯的“挖矿收益”竞争,推动实质性创新。
      数据主权与效用:改变用户数据散落在公开链上、无法被有效整合利用的现状,让应用能够在不损害用户主权的前提下,合规且高效地利用数据提供个性化服务。
      四、 胖应用如何构建?
      “胖应用”并非单一形态,而是多种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的集合:
      应用链(AppChain)模式:这是最“胖”的形式。应用直接构建一条属于自己的区块链(通常基于Cosmos SDK、Polygon CDK、Arbitrum Orbit等框架)。它拥有自己的验证者、自己的安全模型、自己的Gas Token(或使用母链Token),可以完全定制执行环境、降低交易成本、并自主决定价值捕获方式。代表案例:dYdX V4从StarkEx L2迁移至Cosmos应用链。
      超级DApp(Super DApp)模式:并非运行在独立链上,而是在一条公链上通过极其复杂和全面的功能集成,形成一个“一站式”平台。它通过聚合大量用户和流量,形成强大的网络效应和品牌优势,从而变得“肥胖”。代表案例:Blur在NFT交易市场领域通过产品体验和Token激励整合了流量。
      “链下计算+链上结算”模式:将高频、复杂的计算过程放在链下执行,仅将最终的结果或状态提交到链上进行结算和存证。这既保证了安全性与可信度,又获得了极高的性能。应用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其链下的专有算法、服务或数据上。代表案例:大多数AI+区块链项目采用此模式。
      Token经济驱动的生态系统模式:应用发行的Token不再是单纯的治理工具,而是深度嵌入到应用的每个功能环节中,作为支付、激励、质押、功能访问的必备媒介,形成一个内循环的经济系统。应用的“胖”体现在其经济体的健壮性和自驱力上。
      五、 哪些领域最适合胖应用?
      胖应用模式并非万能药,但在以下对性能、成本、定制化要求高的场景中具有巨大潜力:
      高性能DeFi交易所:需要极低延迟、超高TPS和低廉交易费的衍生品、现货交易所,应用链是理想选择。
      大型游戏与虚拟世界:游戏需要处理海量的实时状态更新,且经济系统复杂,专属链可以避免网络拥堵和高Gas费破坏玩家体验。
      社交网络与创作者经济:社交应用需要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并希望将价值通过Token化直接赋予创作者和社区,而非被平台抽走。
      企业级解决方案:企业需要私有、合规、可定制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来管理供应链、身份认证等,私有应用链是最佳答案。
      AI代理网络:AI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过程极其复杂,不适合完全上链,但可以通过链上实现可信的激励和结算,构成胖应用。
      六、 RWA的理想载体
      胖应用和RWA(Real World Assets,真实世界资产)是驱动Web3下一轮增长的两个重要引擎,它们相辅相成,关系密切。
      胖应用是RWA的理想载体:RWA项目涉及复杂的法律、合规、链下资产托管和现金流分配。一个“胖应用”(或应用链)可以提供高度定制化的合规模块、权限管理、隐私计算和资产处理流程,这是通用公链难以做到的。例如,一个专门用于房地产Token化的应用链,可以内置符合特定国家法律的合规检查器。
      RWA为胖应用提供价值支撑:纯加密原生的应用经济模型有时会显得“内循环”和脆弱。而RWA能够将现实世界中的稳定现金流(如债券利息、房地产租金)引入胖应用的经济系统中,为其原生Token或生态系统提供真实的价值支撑和收益来源,增强其稳定性和吸引力。
      共同扩大市场规模:RWA旨在将万亿美元级别的传统资产引入区块链,而胖应用旨在为这些资产提供最佳的技术和商业运行环境。两者结合,能够共同撬动一个远比当前加密货币市场更为庞大的增量市场,吸引传统世界的用户和资金入场。
      七、 风险与挑战
      胖应用的未来虽光明,但前路依然布满挑战:
      安全风险:应用链需要自行组建验证者集,安全性可能弱于以太坊等大型母链。如何保障网络的安全和去中心化是一大挑战。
      流动性碎片化:多条应用链并存可能导致资产和用户被分割在不同的孤岛上,破坏可组合性,需要强大的跨链基础设施来弥补。
      开发复杂度与成本:维护一条链的成本远高于开发一个智能合约,对团队的技术和资金实力要求极高。
      监管不确定性:一个拥有强大经济系统和原生Token的应用,更容易被监管机构视为证券或需要牌照的金融服务机构,面临更大的合规压力。
      “胖应用”代表着区块链行业从“金融乐高”的单一范式,向“可编程价值互联网”的多元范式演进的关键一步。它不再是理想化地追求绝对的“去中心化”,而是务实地追求“有效的去中心化”,并将用户体验、商业可持续性和价值捕获置于核心地位。
      未来的区块链生态格局,很可能不再是少数几条巨型公链吞食一切价值,而是由无数个繁荣的、专业的、互联互通的“胖应用经济体”组成的星系。它们根植于强大的底层协议,但最终的价值星辰,将在应用层璀璨闪耀。理解“胖应用”,就是理解区块链技术下一阶段进化的核心叙事。


    【作者简介】
    张烽,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祝维沙,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之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做研究工作。1991年离职创立裕兴科技。裕兴于2000年成为大陆首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稿件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学在线

原发布时间:2025/9/15 9:16:15

上一条:新《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第5条简评|信托文化,温良恭俭让? 下一条:当前央国企合规管理建设的瓶颈及其应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