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依据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方针,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司法研究的重镇、中国司法学科建设的平台、卓越司法人才培养的基地、司法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智库。
刘学在
 

刘学在,男,汉族,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民事诉讼法、证据法、仲裁法、司法制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研究成果:
主要论文
1、《代表人诉讼之裁判效力扩张的几个程序问题》,载《法学》1999年第2期;
2、《试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3期,与赵钢教授合作;
3、《从法律文化背景看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载《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2期,与赵钢教授合作;
4、《略论诉之预备合并》,载《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0年第10期全文转载;
5、《论代位权诉讼》,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6期,与赵钢教授合作;
6、《我国民事诉讼处分原则之检讨》,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
7、《论财产保全范围的完善》,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8期;
8、《督促程序的适用现状及其立法完善》,载《律师世界》2001年第7期;
9、《财产保全之管辖制度的缺陷与完善》,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5期;
10、《民事裁定上诉审程序之检讨》,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6期;
11、《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1期,与张新宝教授合作;
12、《有益的探索——评浙江省高院〈执行改革探索与实践〉》,载2002年4月30日《人民法院报》;
13、《婚姻无效之诉与撤销婚姻之诉研究》,载《民商法论丛》第23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版,与赵钢教授合作;
14、《我国法院企业化倾向之检讨》,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云南法学)》200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
15、《论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十大区别》,载《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3年第4期全文转载;
16、《略论民事诉讼中的诉讼系属》,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6期;
17、《我国法院行政化、企业化倾向之初步批判——以民事诉讼为切入点》,载《诉讼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与赵钢教授合作;
18、《诉讼中抵销的程序应予以完善》,载2003年1月16日《法制日报》;
19、《我国法院行政化倾向之成因探析》,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1期;
20、《论诉讼中的抵销》(上、下),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3、4期;
21、《督促程序的立法完善》,载《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22、《既判力论在中国的困境探析》,载《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
23、《中国民事诉讼基本理论体系的建构、阐释与重塑》,载《诉讼法学研究》第5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与江伟教授合作;
24、《略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25、《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反诉、交叉诉讼与引入诉讼介评》,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26、《“执行”与“履行”用语辨析》,载2003年11月23日《人民法院报》;
27、《实务性注释与学理性批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初步研习之心得》,载《珞珈法学论坛》第3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与赵钢教授合作;
28、《间接否认与抗辩对举证责任分配的影响》,载2004年1月13日《人民法院报》;
29、《关于修订<民事诉讼法>的几个基本问题》,载《法学评论》2004年第2期,与赵钢教授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
30、《从本案看确立“竞合权利之确认诉讼”制度的必要性》,载2004年2月17日《人民法院报》;
31、《台湾民事诉讼中合意选择法官制度透视》,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32、《辩论主义的根据》,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4期;
33、《是否构成亲子关系应当允许推定》,载2005年7月27日《人民法院报》;
34、《论拟制的自认》,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5期;
35、《诉讼时效的举证责任之分配》,载2006年3月22日《人民法院报》。
36、《参与分配若干疑难问题之处理》,载2006年12月7日《人民法院报》。与梁焱合作。获“钱塘杯”执行工作新方法有奖征文三等奖。
37、《论任意的诉讼担当》,江伟教授执教五十周年庆典活动筹备组编:《民事诉讼法学前沿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38、《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所涉疑难诉讼问题初探》,载《法学评论》2006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
39、《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之当事人适格问题研究》,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6期;
40、《论诉讼信托》,载《珞珈法学论坛》(第六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1.《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废弃与执行异议之诉的构建》(与朱建敏合作),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
42、《改革开放与中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建立》,载黄进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43、《证据裁判之下的自由裁量权》,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8月19日第5版;
44、《执行异议之诉若干问题探析》(与朱建敏合作),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9月19日第6版;
45、《<民事诉讼法>新修订条文之初步评析》,载齐树洁主编:《东南司法评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46、《民事抗诉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完善》,载《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47、《团体诉讼制度概念辨析》,载《北方法学》2010年第1期。

 

上一条:李启家 下一条:林莉红

关闭